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女子理發花23萬,到底誰有病?
7月27日,杭州的楊女士去了一家位于濱江的美容店,本來只是打算理個頭發,結果她竟稀里糊涂地花了23萬元,辦了一張“黑鉆卡”,而且其中有20萬還是借來的。好好的理發,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呢?原來是理發店家告訴她有病。(南方網8月7日)
生活中,無論男女頭發長了或者是為了漂亮都需要去理發店理發。按照現實的理發價格,高檔的不過數百元,低檔的只不過十元八元。可杭州的楊女士去了一家美容院,本來只想理個發,結果被店家一忽悠,竟稀里糊涂的花了23萬元,辦了一張“黑鉆卡”,而且其中20萬元還是貸款。消息一出當即引發輿論嘩然和眾多媒體關注,一邊倒的全是質疑和討伐之聲。也許店家會感到委屈,雙方是你情我愿,又沒有強迫楊女士消費。但筆者認為,店家雖然沒有強制消費,但其做法顯然是超范圍經營,并忽悠甚至恐嚇了楊女士,間接迫使楊女士上鉤。由此可見,不是消費者有病,而是店家有病,而且還病得不輕,急需治療。筆者這么說理由如下:
你是美容店咋能行使醫生職責幫人看病?美容店顧名思義就是給人做美容,咋能幫人看婦科,而且還把人病情說得很嚴重,尤其令人難以理解的是說“楊女士有什么扁平疣,這個要傳染的,而且去醫院治療會留下后遺癥。” 后來“老師”又告訴楊女士,這些病在他們美容院里就可以治,即使楊女士去醫院治療也就是“電灼”一下,還會影響到楊女士今后的夫妻生活,而在美容院里治療則不會有副作用。正像楊女士所說:“經店家這么一說,我當時就頭暈了,只好照她們所說的去做。”先不說楊女士有沒有這種病、美容老師有無行醫執照,單從美容院給人治病來說就屬超范圍經營,是違法行為。當楊女士帶著記者來到該美容院時,按照院長的說法她們是做養生的。養生與醫院完全是兩碼事,理應受到依法查處。
幫人貸款“治病”顯然也是違規。不要說美容院,即使是正規醫院,病人確實有病,看不看病、到哪家醫院看病、花多少錢看病決定權在患者手里,醫院不得強制,也無法強制。而這家美容院的店員聽到楊女士說沒錢時,又告訴楊女士可以通過貸款辦卡。然后就通過楊女士的手機,一項項地給楊女士介紹所謂的貸款項目,前后楊女士一共貸了20萬。可謂熱心過了頭,服務過了界,有間接強制消費之嫌。
報道就是舉報信,監管部門當查究。美容店幫人看病、沒錢幫人貸款,不是為消費者著想,而是為了大賺黑心錢。采取的是坑蒙拐騙的手法,明顯是違法行為,再說上當受騙的肯定不止楊女士一人。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監管部門亦當立即介入,順藤摸瓜予以詳查,并依據具體情節依法依規作出嚴肅處理。該罰款的罰款、該停業整頓的停業整頓、該查封的查封。方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同時還要做到舉一反三,認真排查和堵塞監管漏洞,強力打造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市場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女士 理發 美容院 美容 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