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助推中國先進制造業
解碼民進中央大調研:振興實體經濟,職業教育如何發力?
振興實體經濟,職業教育如何發力?
——解碼民進中央2017年度大調研
民進中央調研組在晉江華僑職業中專學校考察調研。
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京主持召開調研協商座談會,邀請民盟中央、民建中央、民進中央、九三學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圍繞大力振興和提升實體經濟建言獻策。
座談會上,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建議,從就業導向、職業需求、技能特色出發,加快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多層次、多形式,面向全社會開放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職前職后一體化、公辦民辦并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嚴雋琪的建議根源于扎實的調研,尤其是今年民進中央圍繞“職業教育改革助推制造業發展”進行的大調研。
助推中國先進制造業
為響應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重要決策部署,民進中央今年以助推中國先進制造業為切入點,選擇了圍繞“職業教育改革助推制造業發展”進行年度大調研。
事實上,選擇“職業教育改革助推制造業發展”課題,充分考慮了民進的界別特色和近年來的工作基礎。
民進是以教育、文化、出版為主要界別的參政黨,民進長期關注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在不同時期從多個角度發出過有力聲音、起到過重要作用。
2009年,民進中央曾專門就農村職業教育開展了大調研,幾年前就為《職業教育法》的修訂工作開展過調研和研討,一直關注職業院校的招生、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呼吁對農民工群體開展廣泛的職業技能培訓,“變農民工大國為技工大國”。
2016年以來,圍繞扶貧攻堅重點調研課題,民進中央開展了職業教育的系列調研:赴廣西、云南、河南、北京、福建、江蘇等地進行了調研,召開了座談會,收集了大量資料,并提出了《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扶貧攻堅中的作用》的建議書和提案。
應該說,民進中央對職業教育以及相關的人力資源建設問題的關注是長期的,從職業教育改革的角度,切入制造業發展,進而為國家振興發展實體經濟建言獻策,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圍繞“職業教育改革助推制造業發展”這一主題,今年3月28日至31日,嚴雋琪主席率調研組,在福建福州市、泉州市開展大調研。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蔡達峰、副主席朱永新、秘書長高友東,以及中央統戰部一局、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負責同志,以及職業教育、人力資源、制造業相關的專家參加了調研。
記者了解到,民進中央為做好今年的重點考察調研,進行了周密的論證和準備工作。
僅在3月份以來,民進中央就連續召開了三次關于本年度大調研的務虛會,邀請了職業教育、人力資源和制造業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參會,就調研選題的可行性、“真問題”、調研及建言方向重點,進行了充分研討,做到心中有數。在福建、江蘇常州進行了2次預備調研,在廣東佛山、深圳和東莞開展了2次補充調研。同期,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經濟委員會等多個專門委員會,11個省級組織也開展了同步調研。
走進困境中的職業教育
調研組看到,在目前經濟發展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背景下,與實現制造業由大到強轉變的新需求相比,職業教育還有很大差距。可以說,職業教育仍然處于“上熱下不熱、校熱企不熱、官熱民不熱”的困境之中。
職業學校內缺生源,外遭歧視,在夾縫中求生存;職校學生被社會貼上負面標簽;行業和企業與職業教育貌合神離,導致一方面職業教育招生困難重重,一方面技工荒不斷告急。
但調研組同時發現,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空間則同樣很大:中級技能的勞動力存在很大缺口,制造業企業出現持續“招工難”“技工荒”;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艱巨。
調研中還發現,企業急需員工培訓教育。要達到《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規定的“職工教育培訓年參與率達到50%以上”的要求,企業自主培訓體系建設不可能完成這一任務。
“在調研中不止一位職業學校校長反映,學校教職工不愿意參與企業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等工作,因為工作量與績效無法獨立核算,多干活不能多收入。”參加調研的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帶隊在廣東佛山、深圳和東莞開展的2次補充調研發現,現在對行業和企業辦的技工學校全靠企業自籌、行業自籌,這些學校的發展面臨很大的困難。
同時,由于管理部門的職能交叉,人社部分管的技工院校招生沒有列入中考或高考統一招生的序列,技工院校學生無法獲得學歷證書,被排斥在“教育系統”之外。
“目前,技工教育系統,特別是招收高中畢業生的技師學院,對于獲得頒發與高職同等學歷的資格,呼聲非常之高。”參加調研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會內會外建言職業教育改革
就職業教育發展困境,民進中央建議,鼓勵各類職業學校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向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轉變。職業學校應針對人員分散、行業分布廣、需求層次多的就業需求群體,采取“夜校”“網校”等更加靈活的組織和學習方式,提供精準培訓服務。將職業學校教師開展培訓的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計入績效工資。
參加大調研的專家也就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亟待加強解決的問題。現有的政策主要是補學校、補培訓機構、補個人,建議在減輕企業負擔、撬動企業發揮培訓的主體作用方面加強支持政策,如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的充分使用、地方征收的教育費附加支持企業職工參加培訓。”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王曉君副司長提出建議。
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主任、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認為,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整個職業院校和專業結構的布局,必須關注到制造業的人才需求。
“傳統制造業的技術工人短缺非常嚴重,高端制造業的高技能人才同樣十分短缺。我們的職業教育改革,目光應該關注到這兩個方面。”張志勇說,“因為中低端的供給更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涉及農民工的利益,更涉及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大割據問題。”
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曉明提出,校企合作難不能怪企業積極性不足。站在企業的角度,如果與職業學校合作對企業發展沒有價值,那么企業肯定沒有積極性。建議增加兩個部門的責任,一是科技部門。要在項目立項、成果評定中把鼓勵和參與職業教育作為評價的依據;二是財政部。應發揮稅收的杠桿作用,只要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經過教育部門認定,就可以獲得減稅。
記者了解到,民進中央針對調研發現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意見建議,目前已經形成了《關于職業教育改革助推制造業發展的建議》建議書,正待上報中共中央、國務院。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調研 職業教育 民進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