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講好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
從臭水溝變身為濕地公園,“全流域治理”是怎樣修復城市生態的?曾經寸草不生的“礦洞子”,又是如何實現精彩轉身、澎湃起“綠色動力”?讓綠色成為生產生活的底色,我們每個人能做些什么?作為“砥礪奮進的五年”重大主題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大媒體記者近期分赴全國各地,用腳步丈量大地,將筆觸伸進基層,記錄生態文明的中國覺醒,創作了一系列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绊频Z奮進的五年”專欄以“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為主題,為大家捧上一道道美麗中國的“新聞大餐”。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是生態文明建設逐漸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的關鍵五年。從修訂《環境保護法》,讓法律長出能制裁違法行為的“牙齒”,到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搭建起生態文明體制的“四梁八柱”;從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層層傳導環保壓力,到開展中央環保督察,落實生態環?!包h政同責”,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一抓到底的韌勁,清除生態環保領域的沉疴頑疾,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綠色發展駛入快車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這幾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廣泛深刻的變革,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成就,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最生動鮮活的新聞素材。
紙上春秋,見證時代進步歷程;筆底波瀾,推動歷史車輪向前。“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比绾芜M一步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如何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讓“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成為人們的自覺?媒體的力量不可或缺,輿論的作用不可替代。各大媒體集中展示這五年的綠色轉型成果,總結各地綠色發展的成功經驗,把脈問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就是要為建設美麗中國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讓綠色種子根植每個人的內心,讓人人都成為生態文明的支持者、實踐者、建設者,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你看到我的時候,我在報紙上;你看不到我的時候,我在路上。”廣大新聞工作者牢記職責使命,以心靈感受時代脈搏,用好媒體融合的“十八般武藝”,就一定能寫好生態文明的精彩故事,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凝聚起磅礴偉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生態 文明 中國 綠色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