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內蒙古:鐵路發展在提速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4日電(記者魏婧宇)300年前,內蒙古草原的牧民沿著京羊道進出北京,這條路本是運羊通道,每年夏天成群的羊沿著京羊道走向北京。96年前,京綏鐵路修通至綏遠(今呼和浩特),內蒙古首次進入全國鐵路網。2017年8月3日,呼和浩特東站發出第一列高鐵列車,內蒙古自此邁進高鐵時代。
3日10時18分,D6980次列車伴隨著嘹亮的汽笛聲,駛出呼和浩特東火車站。“寶寶你看,咱們坐的這叫高鐵,時速有250公里,跑得可快了。”乘客張小燕向2歲的女兒介紹著內蒙古首列高鐵列車,小女兒似懂非懂,指著車窗外飛馳而過的房屋和牛群,手舞足蹈。
張小燕現住呼和浩特,老家在烏蘭察布,基本每個月都會帶孩子回老家看看父母。“以前到烏蘭察布要1個多小時,現在40分鐘就能到,兩個城市就像在一個城市那么方便。”
“天黑了,天黑了。”在張小燕和記者交談之時,列車進入隧道,她的女兒驚奇地喊道。“這是東土村隧道,全長4560米,是張呼高鐵上最長的隧道。”幾位身穿印有“中交一公局”標志T恤的乘客向記者介紹道。
東土村隧道由中國交建第一公路工程局負責施工,這幾位身著“中交一公局”T恤的正是隧道施工人員。“當時施工的時候就想,啥時候通車了,一定要坐車穿過我們親手挖的隧道感受感受。”他們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機拍下窗外隧道內漆黑的風景,“回去給工友們看看,他們一定也特自豪。”
東土村隧道是張呼高鐵的全線控制性工程,下穿京藏高速公路和一個村莊,隧道地質條件復雜,遍布軟弱破碎圍巖。為了保證隧道安全施工的同時,不影響公路的運行和村莊的生產生活,施工隊開展標準化施工,每天進行至少兩次地表檢測。“我們是握著機械手在做針線活”,憑著這份認真與細致,隧道以零等級以上安全事故的施工質量全線貫通。
呼和浩特東至烏蘭察布段高鐵,不僅下穿公路村莊,還有一段下穿長城。烏蘭察布市卓資縣梨花鎮境內有一段長城遺址,按照高鐵的最初規劃將穿過長城,為了保護人文歷史遺跡,項目部修改了施工方案。“線路原本可以以路塹的形式通過,為了保護長城修成了隧道,路塹造價每米5萬元,工期預計3個月,隧道每米造價10萬元,造價多了2000多萬元,工期也增加了一倍。”中鐵十一局張呼鐵路項目部安全總監丁輝介紹道。
高鐵在建設中十分注重保護歷史古跡、生態環境,令周邊百姓在享受高鐵便利的同時也能繼續享有山清水秀、古跡巍然。
10時55分,D6980次列車駛進烏蘭察布市,可以遠遠望見新建的烏蘭察布火車站。“火車站這邊原來是我父母家,后來家里的老房子拆遷蓋起了火車站。”張小燕的父母通過棚戶區改造項目住進了新房,破舊的棚戶區拆遷后建成了形似哈達的烏蘭察布火車站,歡迎四海賓朋。
列車駛進烏蘭察布站,站臺上早已站滿等待上車的乘客。78歲的邵淑貞專門帶著9歲的外孫女來看高鐵,“我像她這么大的時候,出門坐個牛車都高興得不得了,現在咱們內蒙古不僅有了動車,還有了高鐵,我盼著以后能坐高鐵游遍內蒙古。”
比邵淑貞更深刻體會到草原鐵路速度提升的,是D6980次列車指導司機弓國慶。剛滿40歲的弓國慶已有著16年駕齡、開過11種機型,是內蒙古首趟動車和首趟高鐵列車的司機。
“從沒有鐵路到鐵路里程1.37萬公里,內蒙古用了近100年;從時速幾十公里到250公里,不過短短數年時間。草原鐵路在提速,草原鐵路的發展也在提速。”弓國慶說。(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內蒙古 鐵路 鐵路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