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慢就業”也是對人生負責的體現
“畢業后就一定要立刻就業嗎?”帶著疑問與迷惘上路,一些90后、95后畢業生或去貧困地區支教,或去中東地區救援,甚至就回到家鄉繼續思考探索,同時也將新的疑問拋回社會: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有沒有可能對“慢就業”的學生們多些包容,多些鼓勵?(8月04日《北京晚報》)
畢節季將至,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慢就業”。所謂“慢就業”往往是指,一些畢業生不著急就業,而選擇游學、在家陪父母以及繼續等待機會自主創業等方式,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
當然,從傳統觀念看,大學畢業了,趕緊找個正經工作,進入按部就班的狀態,才是人生正道,這種“慢就業”無異于“不務正業”。可以想象,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一定會有不少人要面臨來自父母長輩的輿論壓力。
但“慢就業”真的是“不務正業”嗎?當然不是,“慢就業”者暫時沒有進入穩定的工作序列,只是因為他們需要理性尋找發展方向,不愿意在沒有找到方向前被具體工作束縛,而這確實需要時間來緩沖。在“慢就業”的階段,他們可能會去嘗試“主播”、“網紅”等等新鮮時尚的職業,這對畢業季大學生來說,并非只是“玩玩”那么簡單,而是可以從中收獲很多寶貴人生體驗。而事實上,社會的發展與創新,靠的也就是這么一批不“安分”的年輕人來推動。
也就是說,“慢就業”貌似“年輕就是任性”,實則是一種真正對自身長遠發展負責任的做法。在“慢就業”的“輕松時刻”,畢業生無論對自身還是社會,都可以從容體驗與審視,積極思考人生發展的無限種可能,從而謀求自身與社會的最佳契合點,以求得最符合自身特點的長遠發展之路。同時,社會也可以因此而收獲創新的力量。
當然,多數畢業生最終還是會進入朝九晚五的工作節奏中,但通過多重審視之后選擇的工作,才會去真正珍惜,對待職業生涯發展,也才有更多的執著和勇氣。更重要的是,這種經過“漂泊”之后選擇的穩定人生狀態,無論對于社會發展與進步,還是自身人生格局的養成,都是一份寶貴的依靠。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慢就業 人生 負責 體現 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