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中歐班列提質擴容 助力“一帶一路”共贏發展
中新社莫斯科7月27日電 題:中歐班列提質擴容 助力“一帶一路”共贏發展
中新社記者 楊毅
中歐班列被譽為“鋼鐵新絲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項重要務實合作舉措。盛夏時節,草木勃發,中新社記者沿著中歐班列路線,實地探訪遼寧大連、內蒙古滿洲里,俄羅斯后貝加爾、伊爾庫斯克、莫斯科等重要站點,近距離感受“一帶一路”和中歐貨運班列給中俄經貿關系帶來的巨大變化。
互聯互通 中歐班列影響力持續提升
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開放口岸,大連港承擔東北地區98.5%以上的外貿集裝箱貨物運輸。中歐班列不僅為東北地區經貿搭建了“賣全球、買全球”的平臺,同時還將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貨源納入其中,促進了太平洋區域貿易的便利化。
據大連港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大連港已開通大連—俄羅斯沃爾西諾、大連—白俄羅斯明斯克、大連—沃羅騰斯克(長城汽車班列)、俄羅斯伊爾庫斯克—大連等7條班列。受益于“一帶一路”建設,今年上半年,大連港打造的中歐過境班列累計完成集裝箱貨運量1.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26%。
韓國大宇電子莫斯科分公司總經理楊忠錫告訴記者:“從韓國發運的貨物通過海運至大連,再通過中歐班列從大連發車后,不到三個星期時間,就能到達莫斯科沃爾西諾。”
隨著中歐班列在當地的知名度日益提升,和大宇電子一樣,一些“嗅覺靈敏”的俄羅斯商家也行動起來,利用班列相對價格低、時效快的優勢,向中國市場運輸商品。
多國接力 助中歐班列提質增效
中國和歐洲大部分國家鐵路的軌距是1435毫米,而俄羅斯的軌距是1520毫米,因此中歐班列在進入歐洲等國家時常常需要“換軌”。
后貝加爾站總經理葉夫蓋尼·維克多洛唯奇·涅克拉索夫告訴記者,隨著中歐班列開行頻次增加,鐵路換裝站變得異常繁忙,換裝機器(正面吊車)也由原來的3臺增至7臺。目前,后貝加爾站一天可作業600個集裝箱,能同時滿足10條中歐班列的換軌需求。
“目前多數地區已經實現了電子報關。在列車抵達口岸前,報關資料就已提前送達海關,從而減少列車停靠等待的時間。”滿洲里海關駐車站辦事處指揮中心副科長許雪猛告訴記者,通過推進中歐班列信息化平臺運用,同各地互為口岸,為中歐班列開辟綠色通道等,海關正以實際行動切實支持中歐班列擴量增效。
合作共贏 中歐班列實現互利互惠
由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驅車一路向南行進,再沿M3國道行駛80余公里后,便來到沃爾西諾鐵路口岸,這里是全球首條以企業名字命名的班列“三星班列”的終點。
沃爾西諾集裝箱站總監德米特里·葉爾莫諾夫對“三星班列”抵達時工作人員激動迎接的場景依然印象深刻。他說:“那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班列數量能逐步提升。”
如今,“三星班列”已實現每周2班的常態化運行。不僅如此,今年4月,大連港正式將“三星班列”升級為“大連—沃爾西諾”公共班列,在以三星電子商品為基本貨源的同時,也為其他客戶提供公共班列運輸服務,進一步滿足了俄羅斯當地的市場需求。
位于莫斯科的長城汽車俄羅斯哈弗公司是俄羅斯規模較大的汽車生產銷售商,這家中國企業目前在俄羅斯擁有12家汽車4S店,單店月銷售近30臺汽車,利用班列相對價格低、時效快的優勢,向俄羅斯市場運輸整車及汽車零部件。長城汽車俄羅斯哈弗公司總經理寇旭光表示,中歐班列為“走出去”的企業帶來了更多實惠。
“往返于中俄之間的中歐班列,是對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又一次激勵和推動。”“中歐班列為兩國創造了新機遇,有望推動中俄貿易邁上新臺階。”在采訪中,諸多國內外企業代表一致認為,隨著中歐班列存量提質與增量擴容并進的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將續寫新時代中西方友好交流、互聯互通的新篇章。(完)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班列 中歐 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