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創新重要,堅守也重要
如果問一句眼下企業家們最普遍的心態是什么,那答案十有八九是——焦慮。
這幾十年,特別是一二十年,我們經常看到的就是大牌企業名牌產品像走馬燈似地在眼前匆匆而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沒幾年”。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在這種生存狀態下,企業家內心之焦慮、情緒之浮躁可想而知。
于是,創新發展,幾乎是企業生存的唯一選擇。
從理論上講,只有創造新的需求點,才能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不然我們就還在坐轎子而不是開轎車,還在使用蠟燭而不是電燈,還在商場里買東西而不是坐在家里逛網店。
然而,創新哪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大把的資金投入,需要領先一步的技術,還得能耐住寂寞,甚至風險。人們經常拿馬云來說事,但在互聯網經濟上也就有個馬云,還有個馬化騰,數以千萬計的小微企業只能匍匐在金字塔底。
于是,說是創新,其實很多人是在“跟著”創新,也就是跟風———跟隨社會潮流,一擁而上,大家做我也跟著做,哪個熱門做哪個,安靜不下來,既沒有深入思考市場需求,也沒有深入思考自己產品的本質,當然也打造不出深度創新的產品,于是我們在市場上就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山寨”。
這種情形誘使企業家們不得不再喝下一副興奮劑,然后,再加速。
筆者于實體經濟純屬“沒吃過豬肉但看過豬跑”的人群之列,之所以也跟著說三道四,只是因為近來一些實體店鋪門前冷落,偏偏自己又不大習慣像小青年那樣在手機上用指頭掃貨,于是就偶爾逛逛附近的稻香村食品店,去買一種很多中國人都離不開的食品———咸菜。咸菜,當然是六必居。而當筆者咀嚼品味這400多年的脆爽清香的時候,忽然冒出一個疑問,這咸菜也是“創新”的嗎?
店家告訴筆者,六必居之所以成為六必居,只是因為“六必”———黍稻必齊,曲蘗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此外無它。現如今,六必居的醬腌菜不但銷遍全國,還出口日本、歐美。
“六必”毫無新奇,人人都能做到,咸菜絕談不上“高科技”。但是不新奇的東西能從明朝嘉靖年堅持到現在,卻是奇跡,所以成就了六必居。
其實,創新與堅守,作為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態勢兩種取向兩種法則,就像太極圖的陰陽兩極一樣,對立著,又擁抱著。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必有其所新,亦必有其所守。一方面,“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方面,“天不變,道亦不變”。
千百年來,人們固然增加了很多新的需求,但基本的需求卻沒怎么變。就國人而言,開門七件事是離不開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北京的張一元、全聚德、盛錫福、同仁堂,天津的狗不理、起士林,上海的老鳳祥、冠生園,我們國家的百年老店,幾乎都是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產品產業。
怎么就成了百年老店?同仁堂的“秘訣”就寫在門口的對聯上:“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六必居是“六必”,它是“兩必”,歷300多年的風雨,恪守不移。
做得精致,做到極致——重要的是長期堅持,不折不扣。這是他們的共同秘訣。
這些企業雖不像阿里巴巴、京東、360那么炙手可熱,但卻幾百年屹立不倒,和這些風云之“士”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上相映成趣。
其實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中國游客去瑞士,從那里買回的一定是一款傳統的機械表,而不是什么更準確、“更創新”的電子表。手工制作,一個工匠一年只做半個手表,似乎和先進、創新完全貼不上邊,甚至顯得有些“落后”,但是,瑞士表已經成為一種收藏,一種身份象征。200多年對精益求精的堅守,傳統就變成了一種時尚。
所以說,創新是滿足一種需求,堅守也是滿足一種需求。
而即使是在創新過程之中,對于傳統的堅守也是必需的。汽車算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了吧?近幾十年來,通過以市場換技術,我們的國產汽車在關鍵技術上和國外差距并不大,但是,整體制造品質卻始終存在差距。會開車的人都知道,國產車比較粗糙。差在什么上?主要是差在產業工人的技術水平上,差在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上,差在配套條件能力上。日本也好,德國也好,不僅僅是技術創新大國,也是傳統制造業強國。
這個,從我國游客在日本、英國、德國、意大利、美國都掃什么貨就能看出來。
在這個產品企業速生速死的年代,什么是永葆青春的訣竅?曾幾何時,新浪、搜狐、網易,幾巨頭風光無限,而今天他們的風頭早已被阿里巴巴、騰訊、360這些新霸主取代。在非洲大草原上,老雄獅一旦在與新雄獅爭奪統治權的較量中失敗,就再難立足。只不過,現實經濟世界這種叢林法則的演繹甚至比非洲草原上的節奏還要快。據說,目前在電商領域,商品的交易正在從原來的幾個主要電商平臺,比如淘寶、天貓、京東等,流向其他更新的媒體和渠道,包括自媒體、微博、直播平臺、各個內容平臺等等。新的渠道就像新的物種開始大規模入侵。
看來,創新本身也是需要堅守的。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創新 堅守 企業 需求 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