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蔡建國:以文化認同建構港澳臺青年的國家認同
以文化認同建構港澳臺青年的國家認同
國家認同意識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諸多要素,公民對國家的認同感是國家凝聚力和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培養和強化公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文化認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反映一個民族的感情、精神和歷史傳統,是國家元素中鮮明的印跡,由此,文化認同是促進公民對國家認同的重要思想保證,通過文化認同來強化國家認同意識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大陸與香港、臺灣及澳門同宗同源,主流是共有的漢民族文化,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國家統一與凝聚力的精神紐帶,也是支撐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重要力量。因此,文化認同是增強港澳臺青年的國家認同的重要平臺和途徑。
以文化認同構建其國家認同意識的可行性在于:首先,中華文化的歷史積淀是港澳臺青年國家認同感的堅實根基。歷史的厚重感體現在文化上,便是歷史認知感。作為炎黃子孫的華夏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共同的歷史意識和價值觀,這是同宗同源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基礎。其次,中華文化的家國情懷是港澳臺青年國家認同意識的強力支撐。中華民族歷經坎坷,最終結成命運共同體,要歸功于國人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深厚的統一觀念。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國家認同感上將繼續發揮作用。最后,中華文化的兼容并蓄是港澳臺青年國家認同感的重要支撐。謙遜友善的華夏民族締造了兼容并蓄的中華文明。當來自不同背景的民眾出現矛盾時,能夠相互理解、擱置爭議、探討合作、實現共贏。
港澳臺青年同大陸青年一樣,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以文化認同為先導,構建其對于國家的認同感,對于維護國家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意義不言而喻。應著力培養港澳臺青年的文化認同,以文化認同帶動國家認同感的提升。
首先,以文化教育為先導,增強港澳臺青年的國家認知度。認知度是國家認同的基礎和前提。文化教育是增強港澳臺青年對于國家認知的基礎。學校作為青年學生獲得信息量最大的場所,成為國家認同感培養的關鍵所在。要不遺余力地發揮國民教育的作用,將國家認同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強化歷史文化教育,增強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了解祖國風俗文化。鼓勵并支持港澳臺學校舉辦國家認同意識教育的活動,以此增加廣大青年了解祖國及內地的機會,培養國家認同感。
其次,以文化宣傳為媒介,增強港澳臺青年的國家好感度。好感度有助于國家認同意識的形成。港澳臺青年由于生活地域所限,對于國家信息的接受大多是通過新聞報道及網絡媒體。媒體作為文化傳播的主渠道,為文化傳承和融合發展提供精神動力,也為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起到功不可沒的作用。應當針對港澳臺新聞媒體的傳播特點,形成正向的輿論宣傳氛圍。要倡導港澳臺媒體對內地多做些正面新聞報道,多關注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青年感興趣的領域。要加強與港澳臺媒體的聯絡與溝通。
再次,以文化交流為平臺,增強港澳臺青年的國家認同度。認同度是國家認同的目的和歸宿。文化交流是增強國家認同度的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通過交流,才能互通有無,才會產生共鳴。對于港澳臺青年的文化交流而言,應是雙向的:一方面是將內地的優秀文化成果交流至港澳臺地區,如宇航員赴港活動、奧運健兒港澳交流活動就起到了積極效果,獲得港澳市民特別是青年的喜愛;另一方面則是創造機會與條件,讓港澳臺青年來內地實地參觀考察,進行體驗式交流,擴展交流規模,拓寬交流領域,創新交流方式,增強文化認同。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建立長效機制,健全完善交流方案、工作保障、后期跟蹤等,推動港澳臺青年交流工作持久進行。
最后,以文化實力助推和增強港澳臺青年的國家美譽度。美譽度是國家認同的根本和升華。文化認同的根本,是使國人形成對民族和國家的高度自豪感,這是對國家認同的升華階段。在港澳臺青年中培養國家自豪感,根本上是提高國家實力,而折射到文化認同方面,便是國家文化實力的提升。因此,只有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了,國民才會對民族文化產生自信,才能培養起對文化和國家民族的認同。如文明社會的構建、民主制度的建設、國民素質的提升等方面,均任重而道遠。文化實力的提升及文化自信的建立,也將成為國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關鍵,并在增強國家認同感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作者系致公黨中央常委)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文化 認同 港澳臺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