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把上市作為創業目標不太厚道
35年前,創業者們普遍的選擇是從親戚、朋友那兒借點錢,先搞小點,等賺錢了再追加投資。他們當中的成功者現在被稱為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
25年前,創業者們可能會找同學或者曾經的同事,研究一下政策和市場空間,如果確實可行,再找幾位有資本背景的合伙人共同創業。他們現在被一些媒體稱為“92派”。
15年前,創業者們特別是有海外留學背景的青年才俊們,用互聯網打開了中國發展空間的一扇大門,因此,商業模式是否足夠吸引人,成為他們最心念的事兒。他們現在基本上構成了中國互聯網第一陣營骨干。
5年前,這個答案變成了“誰會給我投資”。
相應地,創業投資在我國快速地崛起。發改委曾在2016年發布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創業投資規模已是世界第二,第一依然是美國。
僅2015年,國內創業投資機構新設立創投基金就有721只,新增可投資資本量2200億,增長80%;全年創業投資案例達5520起,增長100%,其中,天使投資2075起,增長超過170%。
創投井噴的背后,一些與市場方向并不協調的現象也開始顯現。
比如在BAT(百度、阿里、騰訊)之間站隊———最后賣給阿里還是騰訊成為創業之初就要思考的問題;比如上市成為終極目標——如果產品或者企業沒有能在資本市場講出一個好故事的潛質,基本就不會出現在創投基金把關人的計劃表中了。后者的丑陋程度,完全可以與祁同偉的婚姻有一比。
這種過度追求暴利的現象,在股市中已經表現得非常充分。
7月14日,上市僅三個交易日的國科微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17年上半年虧損2500萬至3000萬元。
如果說,國科微產品所在行業存在明顯季節性波動、一般四季度收入最高是一個合理解釋,那么,媒體統計的2016年至今上市的463只新股中,已有39家公司一季報出現虧損,凈利潤同比下滑公司高達107家,就不能不引起高度關注。
如果指責這些公司財務造假,有些以偏概全,但在近兩年中國宏觀經濟企穩向好,全球經濟也出現復蘇苗頭的形勢下,前三年利潤處于連續上升勢頭、經過發審委和保薦人層層把關的所謂優秀公司,上市前后的表現差距如此之大,已非經營能力變化所能解釋。
7月14日至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成為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的重要遵循和實踐指南。
可謂一針見血。嚴是愛,松是害。當一種亞文化在市場中逐漸成型,并且有可能產生嚴重破壞力之時,規則、監管的雷霆手段必須適時而出。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創業 上市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