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標注中國經濟發展新高度
我們所要考慮的,絕不僅僅是機遇,而是以微觀視角把脈宏觀中國,用戰略思路觀照現實國情
如果說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改革開放理論與實踐的必然結果。那么,把握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則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經濟領域的集中體現。
回望來時路,校準新坐標。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鏗鏘腳步,國際上某些“唱衰中國”的論調不絕于耳,一些學者和評論家只看到我國作為一個發展和轉型國家存在的各種體制機制短板,忽視了中國發展與轉型經驗的一般意義。國內某些人士也以西方主流理論作為參照系來理解、認識我國的發展現象和問題。中國并沒有照搬西方主流理論,以所謂“私有化、自由化”來消除計劃經濟帶來的制度扭曲,而是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的承受力、可動員的條件,不斷深化改革,持續推動發展,厚植創新基礎,面對世界經濟的“亞健康”狀態,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得以鞏固,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得以彰顯,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得以強化,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得以確立!
事非經過不知難。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經濟的結構優化、動能轉換、轉型升級面臨的挑戰格外復雜。如果說1978年改革開放大幕初啟時,中國以9.6億人的超大規模拉動了經濟起飛的巨輪,搶抓機遇創造了中國奇跡;那么今天,面對13億多人口的巨大基數,面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深度調整和國內一些深層次矛盾的交叉疊加,我們所要考慮的,絕不僅僅是機遇,而是以微觀視角把脈宏觀中國,用戰略思路觀照現實國情!
我國的發展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蛻變”跨越的關口,擁有從“體量優勢”轉向“結構優勢”的歷史機遇。現實中,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卻如影隨形,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產業升級阻力重重、動能轉換緩不濟急、傳統優勢不斷削弱……30多年的快速發展,把中國的“后發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位于經濟發展新常態坐標上的中國,如果仍然對粗放發展方式過度依賴,“后發優勢”就會轉變為“后發劣勢”,錯過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最佳時間窗口。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與任務書中,突出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這是一個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要論斷,為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著力點和突破口。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就必須把握好這一戰略重點、主攻方向。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對其他領域改革具有牽引作用”“加強工作協調,使各項改革協同配套,使改革與宏觀經濟運行和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協同推進?!绷暯娇倳浽谥醒肴嫔罨母镱I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與各領域改革的辯證關系,只有把握發展的主要問題,才能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只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成效。
分析中國經濟,要看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確,動力是否強勁,潛力是否充沛。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發展,是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發展,是“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這意味著,在經濟發展中要保持戰略定力與戰略眼光,做到蹄疾步穩、行穩致遠。
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要堅持系統思維,防止片面理解。只講“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不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只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講推動國企改革;只講“金融創新”,不講“防控風險”;只講如何分好“蛋糕”,不講如何做大“蛋糕”……無疑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當前,我們要牢固樹立并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促發展、聚焦惠民生、圍繞防風險,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抓緊推動有利于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的體制創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著力抓好已出臺改革方案的落地實施,推動形成有利于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要更加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更加突出基層實踐和創新,更加突出抓改革措施落地,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過去幾年,全球經濟增長超過30%來自中國。正如《金融時報》撰文指出的,過去是美國打噴嚏全球經濟就感冒,現在還應該加上一句:中國一打噴嚏,全球經濟也感冒。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總趨勢不僅有利于自身,而且外溢于世界!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學家)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經濟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