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磚刻墓志或揭開唐代延慶建制之謎
在北京市延慶博物館“媯川風(fēng)韻”展廳內(nèi),陳列著一件距今1200多年的墓志。該墓志于2007年出土于延慶南菜園地區(qū)。長40厘米,寬40厘米,以磚制成,磚面刻文65字,其文曰:“大唐開元廿八年歲次庚辰三月一日丁亥鄭州滎澤縣人逯運前任汝州甲城府折沖左降幽州開福府別將媯州身亡夫人太原王氏寄葬儒價州城東南一里坎上。 ”
2007年出土于延慶南菜園的唐磚刻墓志
墓志秦漢始有,盛于魏晉之后,其材以石為主,或有磚瓦,多藏于墓葬,用以銘記逝者生平。那么,此方墓志的主人究竟何人?他與唐代延慶建制又有哪些重要聯(lián)系呢?
根據(jù)志文記載,逯運,鄭州滎澤縣人,生年不詳。紀(jì)年“開元廿八年” (740年)為其葬年。逯運曾任汝州甲(按“郟” )城府折沖(官名) ,又被貶官至幽州開福府做別將,身歿于媯州。其夫人王氏是太原人。逯運被寄葬在距離儒價州城東南一里的高地上。
這篇言簡意賅的志文雖然字?jǐn)?shù)寥寥,但是其內(nèi)容甚為豐富。不僅講述了逯運的姓名、籍貫、官職等生平事略及其遭遇貶官的人生變故,全文還出現(xiàn)了唐代州名5個、府名2個、縣名1個、官名2個。最值得關(guān)注的當(dāng)屬“儒價州”之名,因逯運葬于該州城東南一里,故推而可知,葬地西北一里即為該州城,其位置即為今延慶縣城南部附近。換句話講,延慶縣地于740年曾被稱為儒價州,并在今延慶縣城南建有城池一座。
那么,文獻資料又是如何記載的呢?
通過研究史料我們得知,延慶地處燕北,自古即為邊塞之地。自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年)置上谷郡以來,延慶歷經(jīng)朝代更迭,建制時有興廢。唐初,延慶縣地屬北燕州懷戎縣,唐貞觀八年(634年) ,北燕州改名媯州,屬縣不改。 (唐)武周長安二年(702年) ,媯州與懷戎縣移治于清夷軍城(即懷來故城)。唐天寶元年(742年) ,罷州改郡,媯州更名媯川郡。領(lǐng)縣如舊。至唐乾元元年(758年) 。媯川郡復(fù)稱媯州,此后終唐未改。文獻資料不僅只字未提“儒價州”三字,而且從現(xiàn)有資料看。延慶縣地似乎始終轄于媯州之下,這與墓志記載產(chǎn)生了巨大的矛盾。
那么,延慶“儒價州”的建制記載當(dāng)如何解釋呢?
首先肯定一點,這方墓志不是后人偽造之物,并且尚有另一塊延慶出土的唐永泰二年(766年)墓志同樣出現(xiàn)了“儒價州”字樣,另有諸多考古依據(jù)以為佐證。其次, (唐)武周長安二年(702年)媯州與懷戎縣移治清夷軍城后,至該志“儒價州”出現(xiàn)的紀(jì)年時間,即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之間。延慶縣地歸屬沿革尚待進一步考證。移治之舉或為儒價州建立提供了空間。再次。唐代延慶縣地?zé)o論歸屬何州,其地理位置均為邊州,毗鄰少數(shù)民族諸部,例如奚、契丹等族。唐時,邊州要道多僑置羈縻州以懷柔內(nèi)徙之少數(shù)民族,“儒價州”抑或為羈縻之一。最后。據(jù)五代史、遼史等文獻記載,“儒州”一詞不但多次出現(xiàn),而且其建制在延慶縣地,盡管“儒州”與“儒價州”僅有一字之差。但是其間或有密切聯(lián)系。
因此,在這方墓志中出現(xiàn)的“儒價州”一方面不但為深入探究唐代延慶建制沿革以至于北京歷代建制沿革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而且可以明確作為唐中期延慶縣地的行政州而提出。另一方面,雖然文獻資料的散佚訛誤等現(xiàn)象以及新名詞的出現(xiàn)使我們對于這一問題的探究趨于復(fù)雜。但是這方墓志對于正經(jīng)補史具有重要的價值與作用。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磚刻墓志 唐代延慶建制 延慶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