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廈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新華社廈門7月18日電(記者蘇杰)近年來,廈門率先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施貿易便利化措施,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部門大大簡化了通關和報檢手續,為進口商提供了優質服務和便捷通道。統計顯示,廈門口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啤酒進口口岸,2016年從這里進口的啤酒占全國進口總量的26%。同時,紅酒、白蘭地進口量也分別占全國的8%。
根據第三方機構依據世界銀行評價體系進行的評估,2016年廈門市營商環境相當于全球經濟體排名第40位的水平,營商環境優化大大激發了經營主體的活力,今年一季度廈門市新設立商事主體比上年同期增加39.3%。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政策法規局局長代斌說,廈門出臺了加強市場環境和開放環境建設、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著力提升“七大環境”,即打造寬松平等、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廉潔透明、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和諧穩定、溫馨包容的社會環境,自由便利、高效安全的開放環境,公平公正、成熟完善的法治環境,集聚充分、配置高效的要素環境和完善便捷、保障有力的人居環境。力爭通過3年左右努力,躋身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城市行列。
此外,廈門市圍繞建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還明確了商事登記環節、要素支撐環節、日常經營環節等環節的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獲得信貸、納稅服務、跨境貿易、執行合同等9個領域25項工作任務,細化形成三年內195項工作任務。
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的邱炳輝曾在中美創客比賽中獲獎,目前他帶著自己的“手機機器人”“孩子教育機器人”等創業項目在廈門軟件園創業。他說,年輕創業者在追求創業的同時,也要求較高的生活品質,廈門恰好能滿足年輕人各方面需求。據了解,廈門已在島外集美新城規劃了10平方公里的軟件園三期,創業條件更好、成本更低。
廈門是全國“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唯一的副省級城市,近年來充分利用“多規合一”信息化平臺,再造審批流程,優化審批服務,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所謂“多規合一”,就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涉及空間布局的各種規劃的有機整合,形成全市統一的空間規劃一張藍圖。在此基礎上搭建信息化平臺,統籌協調空間資源、財政資源和項目安排等,實現審批、規劃、監督信息共享,保障“一張藍圖干到底”。
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朱及介紹說,廈門大力推進“多規合一”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改革,實行“統一收件、同時受理、內部流轉、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的運行模式,實現“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建設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建設所需的申請材料由249項減少至85項,同時減少48.1%的前置審批環節,取消39.5%的中介服務事項。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環境 廈門 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