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141件意大利陶器珍品跨越重洋展示西方陶藝發展史
新華社沈陽7月15日電(記者趙洪南)2000多年前,中國瓷器作為中世紀歐洲頂尖的奢侈品,隨著古代“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輸往世界各地。2000多年后,沿著今天的“一帶一路”,141件意大利精品陶器跨越重洋來到遼寧省博物館,將西方陶瓷藝術的歷史演變軌跡展示給中國觀眾。
本次展覽擷取了意大利法恩扎國際陶瓷博物館館藏精品陶器141件,法恩扎國際陶瓷博物館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專業博物館和重要的陶瓷研究圣地,博物館內藏品豐富,尤以收藏馬約里卡陶瓷而聞名遐邇。馬約里卡是意大利錫釉陶的統稱,這種錫釉陶器色彩斑斕,描繪的圖案花樣包括故事、植物、動物或風格奇異的阿拉伯圖案及紋章圖案等。
步入展廳,仿佛開啟了一場極富浪漫氣息的陶器之旅。在晶瑩剔透的玻璃展柜中,一件件色彩斑斕、做工精細的陶瓷藝術品上,千年馬約里卡的陶藝故事緩緩展開。展品中,一件名為《折磨人的農牧神的臉》的藍彩白釉陶器出自著名畫家畢加索之手。
據專家介紹,1947年夏天起畢加索開始探索陶藝,他把不同的形狀和紋飾交替整合,并在繪畫中融入黏土雕塑手法,創作出近乎幻覺的效果。畢加索的陶藝作品受希臘藝術和古典藝術的影響,也和神話故事有關,并同時使用洞窟壁畫工藝,因此兼有前哥倫布時期藝術風格。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杰說,中國和意大利同為世界文明古國,2000多年前的古代“絲綢之路”架起了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橋梁。自馬可·波羅整理《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游記》)開始,作為中世紀歐洲頂尖的奢侈品——中國瓷器,隨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輸往世界各地,刺激了當地大量能工巧匠嘗試仿制。11世紀后,隨著海上貿易逐步擴大,特別是15至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中意兩國的交往日趨頻繁,來自中國的瓷器對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產生了重要影響。
17世紀至18世紀,在東風西漸影響下的馬約里卡陶瓷藝術和工藝中經常模仿中國明代瓷器,馬約里卡無論從花鳥、動物等裝飾題材,還是勾勒渲染的裝飾方式,都明顯借鑒了中國萬歷青花的裝飾技法。公元16世紀20年代,一些意大利陶工遷居荷蘭,開始了荷蘭的錫釉陶生產,并以仿制中國宜興陶器為主。
馬寶杰說,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意大利陶瓷的歷史淵源及其豐富的文化架構,為中意兩國文化交流和博物館間的合作續寫了新的篇章。希望通過展覽,讓觀眾在欣賞西方陶瓷藝術的同時,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美。
編輯:楊嵐
關鍵詞:陶器珍品 西方陶藝發展史 意大利陶器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