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藏紙:雪域高原的歷史手札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遠走西域,將中原造紙術帶進了雪域高原。歷經藏漢匠人繼承和創新,藏紙由此而生。于是,千年不朽的藏紙,承載著古老的雪域文明,一點一滴,代代而傳。時至今日,仍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有人說,西藏的歷史是記載在藏紙上的。千百年來,藏紙默默地記錄著西藏的歷史,見證著西藏的文明進程。在現代工業的沖擊下,藏紙從淡出人們的視線,到因旅游業的發展而回歸,這門傳統的手工業,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起源:文成公主帶來了造紙技術
造紙技術何時產生于西藏,也許和7世紀中葉,文成公主入藏有關。《西藏通史——松石寶串》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隨身攜帶了許多有關天文歷法五行經典、醫方百種和各種工藝書籍,同時攜帶了精通造紙法、雕刻、釀造工藝的技術人員。隨著佛教的傳入以及藏族文化的發展對紙品的巨大需求,刺激了造紙業的發展。千百年來,藏族人民不斷學習、實踐,同時借鑒周邊民族先進的造紙工藝,就地取材,生產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藏紙。
藏紙的主要制作原料,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木本的韌皮纖維,就是所謂“樹皮紙”,多取自藏地常見的杜鵑科的野茶花樹,還有山茱萸科的燈臺樹(藏語稱“銷薪”,意為“紙木”),瑞香科的絹毛瑞香(亦稱“絲毛瑞香”)等,可以抄造各種紙張,厚薄皆可,屬于上等原料。第二種就是瑞香科狼毒屬的“狼毒”,藏語稱為“熱加巴”,意為“一根根獨立的鞭狀花”,取其根莖造紙,雖被視為下等原料,但因有一定毒性,不懼蟲蛀鼠咬,可以長期保存,而成為藏紙一大特色。
前一種藏紙的代表莫過于產自于林芝市朗縣金東鄉的金東藏紙,以其紙質輕、抗折耐拉、富有彈性、兩面光滑、質地厚薄均勻等優點,被奉為藏紙中的上品,主要用于印鈔和重要政府公文。
后一種藏紙的代表則是雪拉藏紙,產自于拉薩市尼木縣塔榮鎮雪拉村,被稱作雪拉藏紙,主要原料為狼毒草,這種藏紙不會招蛀蟲,很利于保存。而且這種紙特別厚,可以兩面書寫而且不會滲透,互不影響,主要用于抄錄經書和政府公文。
繁榮與衰退:現代文明的沖擊
歷史上,藏紙產地諸多,曾經出現了只要當地有造紙原料,有清澈的水源,就能設立紙槽,進行造紙加工的局面。藏紙制造工藝從西藏東部的西康再往西延及工布、塔布、珞瑜、門隅,到前藏的拉薩、尼木、墨竹工卡,以至后藏的日喀則、崗巴、聶拉木以及阿里等地,幾乎遍布全藏。藏紙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
不同產地生產的藏紙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用途。除了上等的金東藏紙專用于印鈔外,達布藏紙主要用于加蓋公章、單位章的布告和重要訴訟書以及各種計劃的公文。加優藏紙主要用于需要加蓋官印的呈文、批文等各種文稿;阿里藏紙用于加蓋官印的政府文稿、各種長文命令以及其他文件;日喀則藏紙有粗細兩種,細紙用于扎什倫布寺的文書,粗紙用于薩迦寺的各種經書抄錄和文獻記載;措那紙用于公文令和單位間書信來往以及日記;工布藏紙用于一般的文件。
傳統的藏紙幾乎需要全手工制作,要經過選料、煮料、捶打、打漿、澆造、揭紙等諸多工序,陋就簡,效率低,產量少。上個世紀60年代起,在現代造紙工業沖擊下,一直保持著傳統手工生產方式的藏紙制造業迅速萎縮。藏紙,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新生:新產品走向現代市場
如今,漫步在八廓街頭,豐富多彩的藏紙衍生品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進藏的內地游客總會選購幾樣獨具特色的藏紙產品,例如燈罩、筆記本等。
旅游業的興起讓藏紙這項快要失傳的民族手工業又獲得了新生。為了振興藏紙,人們在傳統工藝基礎上,研發出獸皮紙、樹皮紙、錦緞紙、綢緞紙等,同時,開發推出了唐卡畫紙、筆記本、卷紙、畫紙、包裝紙等上百種新產品,很多產品具有較大的收藏價值。
朗縣采用政府投資和當地農牧民投工投勞的方式,建起了金東藏紙加工制作坊,累計投入約70萬元。目前,加里每年還可以領到5000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專項資金。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藏紙,也開始愛上藏紙,我相信藏紙這項技藝一定會得到更好的傳承。”金東藏紙的傳承人加里開心地說道。(王雅慧 王雨霏)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藏紙 雪域 歷史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