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玉鐲未標價或系糾紛的源頭
■明碼標價不僅能方便消費者比選商品,也是商家的法定義務。現在,玉石店的商品標價并不規范,特別是部分玉石銷售集中的地區,很多商家對玉石商品不僅沒有明碼標價,甚至任由銷售人員信口“喊價”,不得不讓人聯想:在這種不透明的價格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貓膩?
最近,某江西籍女游客在云南旅游時因“手滑”摔斷玉鐲的新聞引發熱議。當時,該游客在瑞麗一家玉石商店試戴玉手鐲,不慎將其摔到地上,碎成了兩段。事后,因賠償問題產生爭議。玉石商店稱,該玉鐲價值30萬元;當地鑒定機構估價稱,玉鐲價值18萬元。然而,無論是30萬元還是18萬元,都是事后報出的數字。在柜臺上,該玉鐲并沒有掛出價簽。
毫無疑問,游客應當為自己的不慎行為負責。摔壞了商店的手鐲,理應賠償。可是,這種意外損壞畢竟是消費者的無心之失,該承擔多大責任,值得商榷。在這一事件中,商家沒有明碼標價,這算不算過錯?其銷售服務有沒有存在瑕疵?是不是也負有明顯的責任?如果店家事先對其昂貴的價格作了明示,游客或許就不會隨便試戴,類似的糾紛也可能避免。
依照我國《價格法》,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明碼標價是經營者在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就其商品或服務價格等有關情況做出的明示,它不僅能方便消費者比選商品,也是商家的法定義務。
有人說,其他商品可以明碼標價,玉石不行。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玉石實行市場調節價,國家沒有標準定價,其價格一般隨行就市,自由漲落。即便如此,玉石果真就不能明碼標價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目前,盡管行業內沒有玉石定價的統一標準,但也有一個基本的參考:顏色、光澤、透明度、密度、硬度等都是決定玉石價格的因素。好的玉,大多顏色均勻純正、結構密實,并且做工精美、造型流暢,完全能夠標出比較靠譜的價格。現在,玉石店的商品標價并不規范,特別是部分玉石銷售集中的地區,很多商家對玉石商品不僅沒有明碼標價,甚至任由銷售人員信口“喊價”,不得不讓人聯想:這種不透明的價格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貓膩?
在旅游景區因缺少明碼標價導致的糾紛并不少見。有人在青島吃飯,吃出了“天價蝦”,有人在哈爾濱旅游,碰上了“天價魚”。在這些糾紛的背后,要么店家沒有明示價格,要么偷換概念,將游客默認的以“斤”或“公斤”為計價單位的價格,偷換成以“只”為單位的價格,其目的無非是制造價格陷阱,誘使游客上當。就這次云南瑞麗發生的碎玉事件看,商家或許沒有“宰客”的意圖,但因為缺少明示的價格,也成了糾紛產生的源頭。
當然,明碼標價不是虛假標價、肆意抬價。比如,有地方曾爆出“天價姜絲可樂”,涉事飯店雖然事先進行了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但把只有十幾元成本的姜絲可樂標注成128元,售價明顯比同類商品高出很多。這種所謂的明碼標價,實際上是價格陷阱,已經失去了評價商品的參考價值,喪失的是商家信譽,擾亂的是市場秩序。對這樣的“明碼標價”,消費者要睜大眼睛別上當。
明碼標價,標的應當是“實價”,推動明碼標價是監管部門的責任。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了,但并不意味著監管者可以撒手不管、經營者可以隨心所欲。監管部門應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努力遏制“信口喊價”“無碼無價”等情況。對虛標價格、價格注水的,也要嚴查,做到價實相符。商家應意識到,缺少明碼標價,容易加重消費者的責任,一旦發生糾紛,必然影響二次消費。這樣的商家,不會有前途。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價格 明碼標價 商品 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