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央企成“雙創”落戶主力 已搭建各類平臺409個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獲得通過。根據該意見,未來將著力創新政府管理、優化“雙創”服務、拓展融資渠道、促進產業升級、強化人才支撐。這預示著下半年“雙創”的熱度仍將繼續攀升。
央企“雙創”再次密集布局。據國資委統計,作為創新國家隊,央企已搭建各類“雙創”平臺409個,其中互聯網平臺110個,用戶注冊數近204萬,匯聚科技服務機構1200多個,線上儀器設備、技術成果等創新資源超過17萬個。創造直接就業崗位數以萬計,間接就業不計其數,發揮了央企對其他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熱度 央企“雙創”平臺大規模推進
建立平臺是央企推進“雙創”的重要舉措。《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截至去年年底,央企已搭建各類“雙創”平臺409個,其中互聯網平臺110個,創新創業活動98個,“雙創”孵化器、科技產業園區201個,涉及領域包括“互聯網+”、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生物等。這些平臺擁有注冊用戶數近204萬,匯聚科技服務機構1200多個,線上儀器設備、技術成果等創新資源超過17萬個,創造直接就業崗位數以萬計、間接就業不計其數。
同時,我國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步伐也呈現加快的態勢。截至目前,全國批準兩批共計120個雙創示范基地。包括62個區域示范基地,30個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和28個企業示范基地。其中落戶大型央企的共有13個,占全部企業示范基地的46.4%,所在行業覆蓋了航天航空、船舶、電子、電網、通信、鋼鐵、科研等各個重點領域。
“平臺的建立實際上體現出的是體制機制的確立”,有關專家表示,“雙創”平臺的建立能夠較好地調動央企員工的積極性,并有效盤活企業資源。如航天科工用內部專有云平臺拆除了內部的數字圍墻,建立航天云網平臺面向社會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打造“互聯網+智能制造”大平臺。航天科工表示,通過“雙創”,企業實現了內部熱情釋放、外部集智共享,而通過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的運用,更是推動了原有科研協作配套體制的根本性改革。
不少專家表示,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啟動建設以來,形成了一批創新創業高地,打造了一批創新創業品牌,探索了一批創新創業制度模式。雙創示范基地已經成為促進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
動能 國資設立“雙創”產業基金
在搭建“雙創”平臺、入圍示范基地的同時,“雙創”國家隊在建立產業基金方面也彰顯出不俗的實力。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央企業創新發展基金系建設得到持續推進,中央企業已設立各類創新基金超過200只,總規模超過6000億元。如果說各類“雙創”平臺和示范基地起到的是帶動作用,那么產業基金則是從資金層面為激發企業活力注入了動能。
今年上半年,標志著央企創新發展基金頂層設計的“協同創新”4只基金已全部創立。這4只引導基金為國協、國同、國創、國新,由航天科技、中國國新、招商局、國家開發銀行牽頭設立。據悉,基金首期規模超過1500億元,基金總規模達4300億元。回顧一年以來陸續設立的這4只基金,可以發現其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重要領域。
國協基金重點關注國企改革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機遇,把握現代物流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物流園區開發、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新型消費等產業發展紅利。國同基金,為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以及開展國際投資并購等提供人民幣資金和專業支持。國新基金,將直接投資符合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方向的項目,國家制造業升級重大工程包相關具有商業可持續的項目。國創基金,將主要投向軍民融合、高鐵、先進電網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并對量子通信、3D打印、機器人、石墨烯、碳纖維、高溫合金、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一批中央企業優質項目進行投資布局。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作為中央企業創新發展基金的頂層設計,這4只引導基金,是國資委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戰略,以助推央企科技創新為核心,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
對此,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引導基金的更大作用在于,通過國資委出資、央企牽頭的形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最終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
瓶頸 人才環境是最大挑戰
“目前央企的‘雙創’平臺,主要由自主承包創業的員工組成,這些數以萬計的‘小CEO’,帶領自己的小團隊創業,央企‘大家長’提供初始資金并投入技術、設備,而創業團隊負責尋找需求、產品創新和市場推廣。”專家表示,央企“雙創”平臺自誕生伊始,就具有混合所有制的基因。由于央企在具有深厚的技術和人才儲備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因此搞“雙創”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32%的國家科技獎勵、46%的科技進步一等獎、40%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是由中央企業獲得。此外,我國今年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中,多數為央企所有,例如航天探月、深海探測、高鐵、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等等。專家認為,搭建“雙創”平臺,可以幫助央企把產業鏈做長做精,可以額外創造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央企“雙創”的優勢非常明顯,但記者同時也了解到,不少業內人士對于央企“雙創”存在的劣勢也有一定擔憂。由于創業企業在初期為了拓展市場通常要“燒錢”,而央企作為國有資產載體,其資金使用慎之又慎,因此對于創業團隊的資金投入也會相對受限。因此專家認為,央企“雙創”平臺要想取得突破性發展,就必須通過分配方式和資本結構模式創新,與能夠承受高風險、大投入的各類資本實現融合發展,進而探索出一條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路。
此外,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家調查系統的調查顯示,我國企業創新中普遍存在的最大瓶頸是人才環境。該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創新環境指標總體得分是45.33,表明企業所處的創新環境尚有較大改進空間。但其中,人才環境指標得分低于文化環境和市場環境,僅為27.43,反映出創新人才的可獲得性是創新環境的短板。
專家提到,目前各央企在集聚人才方面已經下了不少功夫,如中國電科建立開放式人才流動機制,解除了創新團隊的后顧之憂;建立基于智力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機制,明確科技人員可獲得不低于50%的獎勵;允許科技人員持股,鼓勵“智力出資”、“人才入股”,激發優秀人才創新動力等。此外,中國電信的創新人才庫也有近萬人,中國移動與共青團中心聯合啟動“百萬青年創業就業計劃”。專家建議,應總結現有經驗加強人才建設,并將“雙創”與央企在完善現代公司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的改革結合起來。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央企 雙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