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遼寧艦訪港激蕩起民族情感
歷史的光影與現實的畫面重疊,先烈的血淚、前輩的心愿與過去的曲折交織,激蕩起整個中華民族的深沉情感。遼寧艦的香港行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航母乃至中國海軍的大發展,中國綜合國力的大進步。從“淺藍”走向“深藍”,走向全世界,中國需要徹底改變被動防御的傳統,更為主動地保護國家的全球利益,以自己的鮮明主張和強大實力來確保國家利益安全無虞。
千帆萬桅不如你。7月11日,遼寧艦航母編隊駛離香港海域。在為期5天的訪問中,大約有4000人次登艦,約4萬人次登上三艘屬艦,許多香港市民經歷了未曾有過的怦然心動時刻——
有人說生平第一次睡大街,就是為了看看遼寧艦;有人因為沒有搶到票,幾近流淚;有人翻查資料、研究航線、提前踩點,對編隊可能出現的區域進行“推演”……這些天的香港,媒體聚焦的、網上熱議的、民眾矚目的,全是遼寧艦。
航母,國之重器;香港,國之門戶。二者的相遇太容易將人們的思緒拉回那段灰色的記憶中。1840年6月,因清政府查禁鴉片而利益受損的英國派出遠征軍。當時的清軍雖然擁有890余艘戰船,但普遍噸位小、載炮少,就連最大的戰船廣東米艇和福建同安船,也不到250噸,載炮不超過20門。在西方人眼里,清朝最好的艦隊也只不過“龐大而笨重,像一堆木材。”而英國戰列艦總噸位已達到25.7萬噸,比當時美國、法國、荷蘭、西班牙、丹麥、瑞典六國戰列艦的總噸位之和還要多。憑借堅船利炮,英軍橫行于中國沿海,讓清軍處處被動挨打,香港更被迫開啟了被殖民統治的屈辱歲月。
撫今追昔,令人感慨。當年積貧積弱的古老中國,已是重回世界舞臺中央的新興大國;曾經不堪一擊的中國艦隊,已是能打仗、打勝仗的精兵勁旅。而香港這個飽經滄桑的游子,早已重新融入中華民族的整體敘事,新的香江故事正翻開序章。歷史的光影與現實的畫面重疊,先烈的血淚、前輩的心愿與過去的曲折交織,激蕩起整個中華民族的深沉情感。正如香港市民感言,“在香港登上祖國的航母參觀,感受祖國強大的自豪與榮耀,對于港人來說,是令人心潮澎湃的珍貴體驗。”“國家的航母來港,除了為香港打氣、加油、鼓勁、壯威外,也結束了只有外國航空母艦來香港展示軍威的歷史。”
遼寧艦的香港行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航母乃至中國海軍的大發展,中國綜合國力的大進步。有人這樣形容,“三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一百年海軍”。海軍的發展從來不是一朝一夕,航母的建設也從來不會輕而易舉。這不光需要戰略決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強大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制造實力和健全的國防工業體系。鴉片戰爭時的中國戰船仍停留在木質“風帆時代”的初級階段,英國戰船卻早已邁入蒸汽鐵甲時代,鮮明差異的背后正是兩國實力的懸殊對比。今日之中國,不論是民族精神、國民素質,還是經濟體量、國家制度,皆不愧為一個現代化大國。“瓦良格”號涅槃重生,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中國海防發展正在迎來“黃金時代”。
大國之所以謂大,在于人口多和疆域廣,更在于綜合國力之強,政治力、經濟力、文化力、軍事力是其四大核心構成。當下和可預見的將來,以航母為代表的海防建設,是增強中國大國軍事實力的重要抓手。歷史警鐘的回響尚在耳邊,今天的中國人更應深刻認識到,我們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著18000多公里的漫長海岸線和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我們有著巨大的海洋利益,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從“淺藍”走向“深藍”,走向全世界,中國需要徹底改變被動防御的傳統,更為主動地保護國家的全球利益,以自己的鮮明主張和強大實力來確保國家利益安全無虞。這得有一個過程,但形勢逼人、時不我待,這個過程必須加快。
被稱為“中國航母之父”的劉華清上將曾說,“中國不發展航母,我死不瞑目!”這一明志誓言,已經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中。隨著人民海軍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再加上如今航母入列,我們已經初步擁有一支較為完備的多兵種合成、具有核常雙重作戰手段的現代海上力量。從歷史深處一路走來,一種邏輯愈發清晰:獨立自主、團結起來,這是我們發展向前的力量所在。在傳承精神的同時砥礪奮進,在延續輝煌的同時不斷革新,中國定能在“中央舞臺”書寫更大輝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香港 遼寧 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