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未來甜蜜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加油干!”今年60歲的貧困戶吐爾遜·吾普爾小心翼翼地點種,心里充滿了甜蜜———幾個月后,甜瓜淌蜜流香的季節,沁人心脾的瓜香將彌散原野!而那時,他會拿到屬于自己的分紅,徹底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6月16日,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阿亞克喀拉庫勒諾村的貧困村民來說,是一個幸福而又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自治區政協機關“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引進的科技精準脫貧示范項目正式啟動,230名村民正式成為巴楚縣協力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股東。
項目啟動儀式上,自治區政協副秘書長、自治區政協“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總領隊盛春壽的一番話特別動情。
“合作社起名叫‘協力’,一是因為我們是政協駐村工作隊,凝聚政協的力量;二是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干好甜瓜項目;三是‘協力’在維吾爾語的發音里是甜蜜的意思,希望鄉親們從此過上蜜一樣甜的日子……”話音未落,村民們熱烈地鼓掌。掌聲里,包含深深的謝意。
自治區政協機關駐阿亞克喀拉庫勒諾村“訪惠聚”工作隊已經在這里開展工作3個多月了,面對這個總人口756人、貧困人口達388人的自治區級貧困村,他們時刻在思考,如何建立一種“造血式”的扶貧機制,因地制宜幫困難群眾蹚出一條致富的好路子。
科技扶貧是新疆精準脫貧的“加速器”,工作隊積極協助阿亞克喀拉庫勒諾村委會申報科技項目,今年3月獲得了由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扶貧辦共同啟動的“科技精準扶貧專項行動”項目支持,獲得100萬元專項資金,并且確定建立305畝特色甜瓜種植科技示范基地,著力打造科技脫貧模式,為貧困戶脫貧增收開辟一條新路。
為了科技精準脫貧項目早日落地,盛春壽和隊員們兩個多月來沒睡過一個踏實覺。從項目申報、土地整理、改良土質,到籌備合作社、動員村民參與、聯系公司技術人員……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傾注了駐村全體隊員的心血和汗水。
從未接觸過項目申報材料的自治區政協機關駐村工作隊員周杰,熬了幾宿,寫出了行業內人士認為“較專業”的項目申報書。而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所需各類手續材料,也是這位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一手拿下的;工作隊員加爾肯·葉爾肯,這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政協干部,組織起村民勞動可是有模有樣,他帶著村民澆水、施肥,在專家的指導下,硬生生把白花花的鹽堿地變成肥沃的土地。在播種現場,工作隊員、畢業剛剛滿一年的阿不力米提·阿不都熱合曼拿著麥克風,一遍遍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事項,嗓子都喊啞了;自治區政協機關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高遠濤和隊員肖俏跟在村民身后,手把手指點技術要點……所有人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只為了同一個目標。
工作隊員的拼勁,不僅感動了村民,也感動了項目監管方和新疆紅杏集團的專家們。“工作隊是保障項目實施的關鍵所在,政協工作隊籌備細致,組織得力,在自治區首批科技精準脫貧項目中先行啟動,也為我們推進項目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自治區科技興新辦公室項目管理處處長余英榮如是說。“以往都是我們催著村里快些開展項目,現在,是政協機關駐村工作隊整天追著我們加快進度。工作隊員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讓人感動。”紅杏集團項目負責人艾尼瓦爾·烏木爾江說。
“項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菜單式農業托管’的方式運營。一方面以貧困戶為重點,發展村民股東,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另一方面依托科技龍頭企業,由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銷路、市場等保障。這樣既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又實現了多方共贏。”周杰對這個項目有著清晰的思路和獨特的思考,合作社采取夏秋種甜瓜、冬春種小麥的復合式種植方式。9月20日左右甜瓜開始收獲,緊接著再種一茬小麥,這樣既有利于改良土質,又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科學技術也是一種先進文化。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讓先進技術在這個南疆小村莊扎根,同時,還要將現代的新型農業組織形式和組織理念引入貧困村,把傳統農民培養成為現代新型農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心也貼得更緊了。”盛春壽說。
啥是合作社?吐爾遜·吾普爾憨厚地笑著,他說自己也說不清具體是啥含義,但他知道,合作社是工作隊為了幫助大伙兒實現脫貧而成立的,“成為了社員,我就要加倍努力,因為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事業。”
啥是高科技?艾尼瓦爾·烏木爾江說,這是哈密瓜基質栽培集成技術在全疆的首次大規模應用。“我們計劃在項目推進期間,培養20名村民成為甜瓜技術能手。一年后如果技術過關,不僅能拿到屬于自己的分紅,還會被我公司聘用,成為正式的技術員。”
貧困戶努爾麥麥提·艾山一邊培土一邊告訴記者,是工作隊讓他產生了成立自己的合作社的想法。“現在村里有了種植甜瓜的合作社,我還想聯合村民,成立我們村自己的養羊合作社,把我們巴楚美味的羊肉賣到全疆去。”
整整5天,每天在田間勞作10個小時,每日氣溫38℃左右……以貧困戶為主體的村民股東揮汗如雨,卻毫不退縮,眼里閃動著亮晶晶的光彩。在這片土地上,播下的一粒粒瓜種,正生發出一股強大的能量,讓信心迸發,讓希望涌動,讓力量升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