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實體書店轉型:復合型書店會否成為新方向?
中新社成都7月9日電 (王鵬)“中國實體書店利用自己的文化傳統,把新穎的新生事物融合在一起,給我很大的震撼。”在亞洲書店論壇期間,日本巖波書店總編輯馬場公彥談及中國實體書店轉型時如是告訴記者。
7月8日至9日,以“十座城·十座文化地標”為主題的亞洲書店論壇在成都舉行,吸引了東京巖波書店、南京先鋒書店、北京單向空間等眾多文化地標參與,與會者就中國實體書店發展方向展開探討。
近年來,面臨網絡書店的巨大沖擊,中國實體書店步入“嚴冬”,紛紛謀求轉型。在此背景下,一批多元化經營、注重消費者體驗的復合型書店應運而生。
成都言幾又書店是此類書店的代表。該書店位于成都著名商圈春熙路,占地近4000平方米。除了種類豐富的書籍,還有餐廳、精品超市、冰淇淋店、造型工作室、文創體驗、電子產品、照相館等11種不同的業態。
復合型書店會否成為中國實體書店轉型的新方向?對此,言幾又創始人但捷表示,言幾又旨在探索介于家與寫字樓之間的第三種可能,“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涵蓋書店、咖啡廳、藝術畫廊、文創生活館、創意孵化地的‘城市文化空間’。”
但捷說,目前政府對實體書店有一定補貼,但實體書店要想在商業社會生存下去,最終還是要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書店歸根結底是一個生意,完全靠圖書銷售,一定會很困難。”他認為,書店不該僅僅是一個閱讀、購書空間,還需要把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帶進來。
北京單向空間書店對于實體書店的復合型創新模式亦有心得。該書店總經理武延平告訴記者,在最初創辦的幾年,書店曾因房租上漲、銷售乏力而苦苦支撐。“如今單向空間已經衍生出沙龍、出版、餐飲、原創設計等多個品牌,收入也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據武延平介紹,單向空間致力于開發自己的文創產品。其文創產品“單向歷”,對傳統“每天撕一頁”的日歷重新進行創意設計,并結合增強現實技術,推出第二年銷售就達十余萬冊。“我們把自己的文創產品定義為‘自信生活方式的創造者’。”武延平說。
咖啡、沙龍、文創產品、餐飲、造型工作室……“不務正業”的復合型書店還是書店嗎?
對此,成都市民嚴曉告訴記者,“這種書店提供給你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像國營書店,只有書,坐著看書的地方都沒有。”嚴曉認為,成都的言幾又、方所等復合型書店,文化氛圍濃厚,為民眾提供了“精神生活空間”,“除了書籍還有很多文化創意產品,我非常愿意泡在里面,也愿意消費。”
“不管模式怎么創新,圖書的主體和品質不能變。”作為南京的文化地標,南京先鋒書店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社科書店,該書店總經理周平認為,實體書店創新、復合型經營的前提是保證空間文化性的打造。
周平表示,先鋒書店同樣在探索復合型發展的創新模式,“但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保證圖書的主體和品質。”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實體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