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七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七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甩掉思想“舊包袱”主動尋找“新飯碗”
去產能過程中的核心是“人”的問題,妥善安置職工是繞不過的“坎”,是難點也是重點。在6日召開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遲福林委員直指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再就業問題,“突出的矛盾不是就業規模,而是就業結構。”
一邊是下崗失業職工丟了“飯碗”思想負擔重,一邊是“大國工匠”、高級技工嚴重短缺,可以說是壓力與機遇并存。與會人員認為,要確保分流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關鍵的一環是加大再就業培訓力度。
誰來負責培訓工作?顏輝委員認為“政府與社會”應是職工就業再就業技能培訓的主體,“讓去產能企業對下崗失業職工去搞技能培訓并不現實”,原因是培訓后企業依然沒有崗位安排就業。他呼吁將技能培訓工作列入議程,及早謀劃布局。
與顏輝觀點一致,遲福林也建議“盡快出臺去產能中下崗工人的職業教育培訓計劃,由政府購買再就業培訓服務”、“將部分行業職業資格認定權下放給有條件的行業組織、社會組織”、“利用社會力量發展職業教育,并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之一。”
讓下崗失業職工愿意參與培訓,就要減少后顧之憂。徐振寰常委呼吁開展就業培訓專項行動,“對職工自行參加培訓,獲得證書或認證的,可考慮給予適當補貼獎勵”、“擴大失業保險金列支范圍和覆蓋面,重點支持受影響企業職工在崗、轉崗培訓。”
如何保障再就業培訓取得實效?管飛委員認為再就業培訓立法是再就業培訓穩定、長遠發展的保證,也是構建勞動者終身再就業培訓體系的法律保障,他建議出臺專門的再就業培訓法。同時,建議修訂職業教育法的相關規定:明確再就業培訓過程中各實施主體的法律關系;明確經費來源、使用與分配,并與培訓質量掛鉤。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培訓 再就業 職工 甩掉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