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樓宇會客廳”提升社區“溫度”
據報道,上海徐匯區長橋街道中海瀛臺小區二期11號樓的底樓,近日悄然變了樣,原本空蕩蕩的大廳內多了一對沙發,一角的書架上擺放著各類報紙及雜志,這一全新的“樓宇會客廳”,為小區居民增強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促進了相的了解與友情,讓居住社區增添了溫度。
有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守望相助,患難相扶,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坝H朋相邀,鄰里相招”,歷來是人際交往中的美好篇章。然而,隨著居家走向現代化,鄰里關系卻日益顯現淡漠化。住在同一高樓樓層上的人,開門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鄰里間大多是點頭之交,還有一些人長年相處根本不知對方姓甚名誰,“在何處發財”。鄰居之間因為缺乏交流而產生矛盾的事例也時有發生。不少老人遺憾于時下少了過去那種能帶來溫馨愉快的鄰里間的親密接觸。
全面地看,鄰里關系沒有過去那么緊密濃烈,內中含有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F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工作緊張,人際交往也日益多元化,不可能再像傳統社會中那樣,將許多時間消磨在鄰里的交往之中?,F代人的自主意識空前強烈,個人隱私越來越被重視,過去鄰里間那種隨意走門串戶的熱情勁,把握不當,會形成對他人生活的不應有的干擾。因此,如今加強鄰里關系,不讓“近鄰成陌路”,并非要求原封不動地保持過去鄰里間那種“零距離”接觸,而是要“與時俱進”,按照現在的生活條件,發揚鄰里間那種相互關心、和睦相處的精神傳統。
這需要為鄰里間的聯系交流提供必要的公共空間。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新加坡,見到不少居住樓的底層都是不住人的,開始不理解,問了才知道是留作大樓里的大人與小孩共用的,唱歌、跳舞、打球、玩耍,閱讀、談心、喝茶、會客,使“對門陌生人”變成“社區老熟人”。我們住房緊張,現在恐怕還難于將大樓的整個底層都作為公用,但適當辟出一點地方還是可能的。記得浦東濰坊四村近年來就在轄區居民樓里陸續創建了30個“睦鄰角”,用以加強鄰居間的交往交流,讓“同一屋檐下”的人增進了解,友善相待。黨總支還建立了“睦鄰沙龍”,定期舉行活動,調解鄰里糾紛,力求做到“小矛盾不出樓道,大矛盾不出居委”。與中南瀛臺小區建立樓宇“會客廳”一樣,為鄰里和諧與社區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利用網絡技術的發展,中南瀛臺小區與其他不少社區近來還紛紛通過建立微信群,發展居民間的“朋友圈”,共享信息,公享公益,也有效地促進鄰里間的了解與聯系,這是對傳統鄰居關系因時俱進的拓展與發展。不過,“線上線下”不能完全代替“面對面”,人的情感離不開直接的交流,離不開親密接觸。中南瀛臺小區同志說,全新的“樓宇會客廳”把線上“相識”的朋友,拉到線下相知起來,大大推進了有“溫度”社區的建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社區 鄰里 樓宇會客廳 溫度 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