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二三線城市“筑巢引鳳” 杭州人才流入率高達11.78%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全國共有795萬大學畢業生,總數再創新高。其中選擇就業的畢業生不可避免地要為了工作機會比拼一番。不過,今年的就業市場上新增了一個擂臺,那就是以武漢、長沙、成都、西安等地為代表的二線城市開啟的“搶人大戰”:武漢發布系列“畢業大禮包”,長沙出臺“人才新政22條”,成都實施“蓉漂”計劃,西安提出引進高層次人才“城市合伙人”計劃。這些名目繁多的政策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送錢”、“送房”、“送戶口”。如此一來,今年的畢業生們可能就要面臨“去北上廣深打拼,還是到二三線城市發展”的選擇與糾結了。那么,二三線城市的優厚政策能否提供足夠的吸引力?此時招賢納士的熱情又能否換為未來發展的空間呢?
又到一年畢業季,告別四年大學時光之后,畢業生們迎來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之一—畢業后,去哪兒工作。是去大城市,要更多的機會,拿更高的薪水嗎? 還是回家鄉、或者選擇二三線城市,獲得更舒適的生活?
曾幾何時,因為城市格局發展不均衡,人才流動單一化,都往一線城市擠,甚至有畢業生喊出了“寧要大城一張床,不要小城一套房”的口號。如今,這種情況正在悄然變化。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017應屆畢業生簽約如杭州、成都、武漢、南京、青島等“新一線”城市的比例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比例持平,而希望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畢業生比例高達37.5%,高于一線城市的29.9%。從流入數據來看,一些“新一線”城市更是不遜一線城市,杭州人才流入率高達11.78%,成為“領跑者”。
與此同時,從2014年起,落戶北京的“進京指標”呈趨緊態勢。2015年,北京市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引進指標不超過9000人,雖然2017年進京名額尚未公布,但北京仍將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堅持對落戶指標實施“總量封頂”的政策。同樣,上海也在嚴控人口。從2015年起,上海的流入人口持續負增長。今年從外地流入上海、無戶籍的常住人口減少了1.3萬人。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告訴記者,“老一線城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包括人才飽和度、居住飽和度相對來說已經達到了頂點,人才出現了一些溢出效應。我們所說的‘新一線’城市,已經認識到人才是城市發展的第一要素,為下一步城市發展上一個新臺階作人才準備。如果沒有人才,進入一線城市行列就免談。”
今年,不少二線城市紛紛推出吸引人才計劃,例如對本科畢業生落戶“零門檻”,推出“車補、房補”等資金補貼政策,以及一系列創業優惠等服務性政策。武漢宣布,支持百萬大學生留下就業、創業;長沙計劃用五年吸引100萬人才;西安則提出了“五年投入38億,引才、育才100萬”的目標,與西安交通大學簽訂協議,將在未來五年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機制等。
對此,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表示,鼓勵一大批優秀成果在西安孵化,做一個很好的對接,將來成為一種常態化。
西安市人社局局長李寧君表示,這些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能釋放出西安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希望更多的高校畢業生來西安創業。
為吸引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天津市也專門在長三角地區開設了專場招聘會吸納人才。為期三天的招聘共接受求職簡歷2000份,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到了95%,達成意向率高達四成。一位浙江大學的博士畢業生說,“我是天津人。天津的生物醫藥產業現在是上升趨勢,借著這個機會給家鄉做建設。”
天津保稅區人力社保局李歡表示,天津主動走出去,吸引各方優秀人才,將他們請進來。用更開放的思維招攬人才,用優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為區域建設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撐。
不過,對于優秀人才來說,房子、戶口和幾萬塊錢的補貼并不是最關鍵的因素,他們更期待的是“發展空間”。不少從二線城市逆流到北京的大學畢業生,集中就業于互聯網、傳媒和金融等行業。對他們來說,在二線城市依然比較難找到合適的崗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宏山說,“就業機會,尤其是高端的就業機會,與產業發展狀況有關;未來就業的發展潛力,與產業升級有關;城市宜居環境也很重要,這是由公共財政提供支持打造的優質公共服務體系,不僅包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園林綠化、道路交通等因素。”(記者 何源)
編輯:梁霄
關鍵詞:二三線 城市 杭州 人才 流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