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香瓜是如何從3元賣到30元的——一個東北農民的“種瓜經”
新華社記者梁冬、楊喆
初夏的黑土地,天藍水碧,綠意蔥蘢,空氣中不時散發著瓜果的芳香。當黑龍江許多地區的香瓜還沒有上市時,齊齊哈爾市甘南縣興十四村農民黃清河已經忙著處理自己的最后一茬瓜了。
“咱家棚里摘的瓜,果實大,吃著甜!”黃清河隨手掰開地上的香瓜,對近日前來采訪的記者說:“種這大棚,一畝頂別人十畝!”
黃清河是在興十四村搞棚室種植的外來戶,常年承租村里的大棚種植香瓜,由于產量大,收益高,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瓜大戶,許多東北三省的瓜販子都提前找老黃訂貨。
“大棚種瓜,一年可以種三茬,打的是市場的時間差,瓜熟蒂落的時候都是市場上緊缺的節骨眼兒。”黃清河說起了自己的“種瓜經”。
老黃說,錯時種植帶來的是高收益,每年初春正是他種的首茬香瓜成熟時,而那時當地香瓜價格也最高,他的瓜每斤能賣到30多元錢;到了7月初,本地香瓜開始大規模上市,每斤香瓜的市場價格只能賣到3元,此時老黃種的二茬瓜剛好賣完。”
雖然種的瓜上市早、賣得好,黃清河在把控香瓜質量上卻不敢大意。“咱種瓜,不能‘糊弄’。除了選擇適合棚室種植的優良品種,化肥農藥堅決不用。”
去年東北地區實行了玉米市場化改革,一些農民種植玉米的收益有所下降。老黃所在的興十四村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結構調整走在了前面,讓村子里的種植者享受了一個豐收年。
“雖然大棚瓜產量低20%,但價格好啊,去年一個棚凈掙8000多塊!”老黃說,自己在外地也有旱田,同樣的面積種玉米只能掙400元左右。
興十四村有1331棟大棚,因為種植效益好,來租種的農民特別多。為了“與時間賽跑”,黃清河從過完年開始就沒閑著,早早就與村里簽訂協議,租下了11個大棚。
黃清河說,將來如果對香瓜的市場價格不太滿意,還可以將香瓜存放到村里的冷藏庫,“待價而沽”。
老黃所說的冷藏庫,指的是興十四村正在建設的智能化冷鏈物流倉儲中心,中心計劃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到那時,除了香瓜,人們種的各類瓜果蔬菜都可以進入冷庫儲存,避開傳統上市時間,使咱們種的農產品都能賣上好價錢。”老黃說。
編輯:梁霄
關鍵詞:香瓜 東北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