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吳旭東:高校聘兼職教授得拿出專業精神
大學是學術場,不是名利場。在聘任兼職教授一事上,高校真應該拿出點兒專業精神,嚴格把關、規范執行,讓學生切實受益。
據報道,6月23日晚間,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通過官網發布一則“情況說明”:鑒于6月21日學院在向有關專家頒發聘書一事上存在著程序瑕疵,為保障學術的嚴肅性,進一步規范兼職教師的聘用制度,經研究決定重新審核兼職教師資格,收回聘書。這份蓋有人大繼續教育學院公章的“情況說明”還表示,今后該學院將嚴格按照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的聘任管理辦法,做好相關工作。
此事一出,再次引發公眾對高校聘任兼職教授的熱議。就此事而言,事實上確實存在程序上的“瑕疵”,而這似乎也成了當前一些高校兼職教授聘任制度最大的弊病。
其實,由于師資力量不足或相關教師缺乏等原因,聘任兼職教授為學生上課,是一種很正常的學術現象。高校吸納術業有專攻的人才,為其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惠及更多的大學生,本是一種優勢互補、各取所需的雙贏之舉,亦符合高等教育的辦學規律,有利于優質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在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里,也有兼職的教授職位。盡管每所學校聘請兼職教授的條件、期限、待遇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
但是,這種基于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模式有時并沒能贏得一邊倒的喝彩,反而屢遭質疑,個中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個別高校將兼職教授作為隨意相送的名譽和頭銜,如聘任名氣很大而學術水平卻不高的某些娛樂明星、體育明星、政府官員乃至“網紅”等為兼職教授,卻沒有問過師生的意見,或公開征集民意,于是鬧出不少笑話。
因此,高校做好聘任兼職教授工作,前提是做到程序正確,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本著兩廂情愿、公正公開的原則,遵照學校師生的意愿,在程序上一步步來。高校要讓師生知道,學校和院系聘了誰為兼職教授,兼職教授專長在何處,有怎樣的教學規劃等。如果在學校師生、校友不知情的情況下,草率聘用某人為兼職教授,既不透明也不公開,無疑會引發質疑,也會給學校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從現實來看,許多高校有兼職教授聘任管理辦法,但往往執行不嚴謹不到位,說明監督缺位或監督機制不完善。而公開結果,加大監督力度,無疑是減少不合格兼職教授出現的重要一環。
除了公開聘任程序,高校還要切實保證兼職教授的學業水準和教學內容。盡管目前在國家層面尚沒有統一而具體的對兼職教授的學術能力規定,但被聘請人應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深厚的專業功底,在本人所從事的學科領域或職業領域中取得優異成績或突出業績,即拿得出實打實的硬本事,這一點應成為共識。這就需要高校在聘任前做好調查了解工作。在歐美國家,兼職教授是一種榮譽,但更多地代表著要從事實質工作。聘任之前,相關委員會都會認真考查其學術能力,得到認可之后,才有資格兼職。
而且,兼職教授雖為兼職,卻不能徒有其名,不能長期兼而不職。高校與兼職教授應本著契約精神,規定每學期的授課方式和授課課時,給大學生實實在在的教誨,這也是兼職教授的應有之義。如果對方實在沒時間為學生服務,那么不聘也罷,不妨早點解除聘書,并告知全體師生。
大學是學術場,不是名利場。在聘任兼職教授一事上,高校真應該拿出點兒專業精神,嚴格把關、規范執行,讓學生切實受益。做到這一點,高校管理者不能持有用兼職教授為學校貼金的心態,相反要有愛惜自身羽毛的意識,慎重對待手中的學術權力。這事關一所高校的聲譽,也牽涉社會的價值導向。把好了關口,才能達致雙贏,大學也因此多了更加濃厚的學術味道。
作者: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吳旭東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兼職 教授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