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點贊“中國好作業”的別樣精彩
由上海教育新聞網、《新民晚報》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好作業”公益活動啟動,30多道“中國好作業”新鮮出爐。活動啟動以來,不僅引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情參與,也贏得廣泛好評,“央視新聞”等擁有百萬級以上粉絲的官方微博的轉發使其在網上備受矚目。
從古跡尋蹤、吟誦古詩詞到體驗“小巷總理”的喜怒哀樂,這些與傳統的暑假作業大相徑庭的“好作業”,包含著出題者獨出機杼的精致創意和點燃孩子們“中國夢”的美好用意。它們并非是以往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傳統作業,而是引導學生關注他人、關注社會,從而提升與增強青少年的思維活力、創造活力和實現理想的動力。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學子,都可以登陸“中國好作業”活動官網報名參與,選擇自己心儀的導師與作業,訂制屬于自己的寒暑假精彩生活。
人文行走向來是“中國好作業”的重頭戲,今年自然也不例外,而且有著更多該領域的“重磅”導師的加入。作為“中國好作業”的五朝元老,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語文高級教師樊陽今年帶來的題目是《行走陶行知先生之路》。眾所周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生中有一段很重要的時光是在上海度過的。樊陽導師設計的這一人文行走路線有著更深層次的用意,他希望同學們通過行走這樣一段路程,一起在行走中思考“怎樣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我們的學習方式又該如何改進?”除此以外,傳統文化、“一帶一路”“工匠精神”等都成為2017年“中國好作業”的關鍵詞。
在今年的“中國好作業”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值得稱道的范例。c919大飛機首飛成功,引起社會各界對我國航空工業和民航飛行的濃厚興趣。擔任“好作業”導師的中國商飛C919首飛機長蔡俊把這一道充滿著“科幻”色彩的題目拋給了廣大中小學生:《想象五十年后的交通工具》。“五十年后,人們如何實現點對點,城市到城市,國家到國家,甚至地球到其他星球的出行,新的出行方式又該如何達到安全、高效、舒適、節能”?如此讓孩子們“腦洞大開”的“好作業”,無疑會充分釋放孩子們的思維活力,不被當下的現狀和技術所局限和禁錮,盡情地放飛想象的翅膀,大膽地猜想未來五十年后的交通工具。
“中國好作業”改變了“作業”等于“習題”的傳統認識,從而讓孩子們的寒暑假變得更有趣。應該看到,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課堂教育依然是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戰場”,書面練習也是學生學習與鞏固課程知識的必須手段。但是,如果緊張學習了一學期的孩子們在寒暑假里仍忙于做大量的書面作業、補大量的文化課程,那么,對于他們而言,這樣的寒暑假豈不成了“第三學期”?
如今的00后孩子們,從小到大,學的內容不可謂不多,但其中不乏“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的內容,真正感受到學習樂趣的或許還不多。細細品味“好作業”題目,不難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為孩子們搭建了“思維迅跑”的舞臺,用有趣、好玩的故事,給他們一個頓悟慎思的空間。平日里,很多孩子被課堂學習占去了大量“黃金時間”,暑期來臨,他們終于可以對平時“視而不見”的事物仔細觀察、認真實踐,分析其中的奧妙所在。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好作業”考驗孩子們的不僅是方法,更是思維。
或許,在今年這個暑假,經過與“中國好作業”的親密接觸,孩子們將更加釋放天性、增強自信,并更加關注學校外的世界,不斷地形成正確的認知與價值觀念,在潛移默化中構建起個體的健康身心和綜合性的學習能力,萌動起創造與創新的思維活力。
總之,今年的“好作業”特點鮮明,重在使孩子們不僅僅把注意力放在課堂學習中,更要關注他人乃至社會,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中國的現實和夢想。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得好:“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通過多樣化、生活化的作業題,讓少年學子在“樂學”“體驗”中實現從學生到合格社會人的角色轉變,實現自我的成長,這或許是“中國好作業”的最大魅力和深意所在吧。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好作業 孩子們 學習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