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期待校園貸在涅槃之后贏來新生
三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通知,要求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務,對存量業務要制定整改計劃,明確退出時間表。鼓勵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6月29日《南方都市報》)
罔顧大學生的還貸能力,低門檻發放貸款,一些校園貸“上車容易下車難”;借錢輕松、便捷,還貸卻陷入了利滾利的深淵里讓人難以自拔。表面上掉下來的是“餡餅”,實際上卻是陷阱。
一個學生證、一張身份證,校園貸就能輕易放貸,這顯然不符合金融機構專業化、規范化的業務操作流程。銀行盡管也追求回報與利潤,卻有著完善的風險評估與風險防范機制;不僅需要考察申請者的經濟來源、收入狀況、還貸能力,也要核實其貸款用途和資金流向。校園貸機構“大膽放貸”的底氣并非財大氣粗,而是源于他們對自己的“理財能力”有信心。一方面,校園貸本小利大,收回一筆貸款可以成為幾筆甚至幾十筆貸款的本金;另一方面,校園貸為了催款往往不擇手段,不惜將借貸者逼上絕路。
在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沖擊下,一些在校大學生欲望的閘口一旦打開,就會難以關閉。將借貸來的錢用于購買蘋果手機、化妝品等高檔消費品,試圖通過符號性消費來獲取尊重、信任和社會認同的做法,在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認同的迷失與錯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并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為了更好地規范校園貸,更好地重新出發。
校園貸并沒有原罪,沒有必要污名化。校園貸業務規范、有序運行,不僅有助于拓展金融機構的業務,也有助于讓在校大學生獲得“及時雨”。此次暫停的僅是網貸機構的校園貸業務,銀行在風險可控的情形下,校園貸業務并沒有受到影響。堵塞非法校園貸的“灰色渠道”,暢通合法校園貸的制度化、規范化路徑,張弛有度、疏堵結合,只有經歷了涅槃,校園貸才能贏得重生。
對于那些缺乏成熟消費觀、風險防范意識又缺乏收入來源的在校大學生來說,校園貸已經弊大于利了。暫時叫停在本質上就是為了規范、凈化校園貸,培育良性的生存土壤與市場環境,用明道替代暗渠,實現“良幣驅逐劣幣”。(楊朝清)
編輯:梁霄
關鍵詞:期待 校園貸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