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守護好我們的語文素養
一段時間以來,寫稿機器人在媒體和資訊網站上頗為搶眼。昆明報業寫稿機器人“小明”僅用1秒的時間,就“寫”出了一篇100多字的稿件。騰訊網發布的新媒體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財經機器人寫稿量已經達到4萬篇。
在人工智能挑戰之下,媒體人恪守語文素養顯得殊為寶貴。機器人新聞寫作固然具有效率高、反應快等特點,但人類的豐富情感和表達技巧,在深度撰寫方面具有難以替代的優勢。如果放棄了人類自身優勢和追求,媒體傳播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播音員主持人千篇一律說著同樣的網絡語言,機器和網絡操縱了我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整個文化氛圍必然會因單一和刻板而枯萎。正如有學者所說,人工智能和人類各有所長,用機器人從事可重復和需要精確計算的工作,可以把記者編輯解放出來,完成更有溫度的新聞作品。由此而言,媒體人守護好語文素養這一立身之本,才能守護好新聞傳播的立業之基。
除了人工智能的沖擊,語文素養遭遇的挑戰是方方面面的。比如網絡低俗文化的侵襲。網絡語言“語不驚人死不休”,網民在自嘲、調侃、戲謔中,生成了一些低俗的網絡語言,有些已經浸染到平面媒體和廣播電視媒體之中。比如,一些綜藝節目嘉賓和主持人以說網絡俗言俗語為能事,拿惡俗當有趣、惡心當幽默,成了負能量、“污”文化的推手。再如,讀書學習上的放松和放棄。過去,德藝雙馨、文德雙修,是媒體人、文藝工作者的入行基本功。如今不少媒體人,口中沒有芬芳,身上毫無書卷氣,每天不是泡在微信微博中就是輾轉于飯桌酒場上,無暇補充文化的虧空,何談提升素養的水位?
作為文化傳播的一張名片,播音員主持人的語文素養直接影響著媒體的形象、文化的形象。大眾化和通俗化并不等于低俗化,媒體語言呼喚精確的語言運用,呼喚文雅生動的語言表達。由于內容和要求的差異,不同欄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具有不同特色,但都需要不斷增強語言的邏輯性和形象性。良好的語文素養能提高駕馭文稿、處理文稿的水平與能力,能讓采訪順理成章、寫作得心應手,讓媒體人充滿智慧與力量。
作家王蒙說過:“學好中國語文,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前提。”語文素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存在的文化基礎,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淀和獨特的文化心理特質,亦是媒體人必不可少的文化生命根基。無論時代發展到什么時候,無論科技進步到什么地步,大到國家民族、小到生命個體,文化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作為媒體人,不僅應有提高語文素養、抵制低俗粗劣網絡語言的自覺,更應積極行動起來,用擔當大義的良知、以身作則的表率、薪盡火傳的堅守,為民族文化傳承出一份力,為語言環境凈化盡一份功。
當社會文明素質上升時,愈美好的東西愈有市場;當社會文明素質低下時,愈鄙俗的東西愈有市場。媒體人的責任正在于,讓美好的光芒更加普照,讓低俗的污垢失去市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媒體 素養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