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新的偉大工程之作風建設篇:涵養正氣 凝聚黨心民心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涵養正氣,凝聚黨心民心——新的偉大工程之作風建設篇
新華社記者 黃小希
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風建設是“先手棋”,一子落,滿盤活。
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到進一步錘煉黨性、砥礪意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作風建設打出“組合拳”,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振奮了全體黨員干部腳踏實地、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為我們黨更好肩負起歷史使命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作風保證。
層層深入:一級帶著一級干,把作風建設推向前進
四年多來,“八項規定”從一個新名詞,變得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形成巨大的“頭雁效應”。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向黨中央看齊,以“釘釘子”的勁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放松。
中國共產黨對于作風建設的高度重視,一以貫之。
回望96年的挫折與奮起、苦難與輝煌,我們黨由弱到強、由勝利走向勝利,歷史與實踐反復證明,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
一步邁出,一路向前。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向全國人民交上一本反“四風”的明白賬。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在思想、作風、黨性上進行了又一次集中“補鈣”和“加油”,繃緊了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一次重要實踐,各地各部門組織黨員通過真學深學,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對黨忠誠,樹立清風正氣,勇于擔當作為。
一次次學習教育,一次次思想升華,一次次靈魂洗禮。
四年多來,作風建設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每一位黨員以扎實行動踐行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以優異成績為黨旗增輝添彩。
在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興東社區,“黨員幫你亭”被許多老百姓當做“應急站”。報刊亭大小的亭子間仿佛一個“百寶箱”,從雨傘、風油精、手機充電、電動車充電到醫藥急救,一應俱全。
許多黨員干部積極加入其中,從身邊小事做起,讓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常態化。市民孫先生說:“我來興東社區十多年了,這里有不少工業園區,外地人特別多,遇到什么問題去‘黨員幫你亭’尋求幫助,十分方便。”
小小的“黨員幫你亭”,拉近了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讓人民群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初心。
常抓不懈:一扣接著一扣擰,用管用的制度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
在四川省,手機APP、微信、微博、網站等監督形式已覆蓋183個縣(市、區),形成“指尖上的監督平臺”。
四川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說,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指尖上的監督平臺”,引導群眾借助網絡、微博、微信等,實現對頂風違紀者的實時監督,使廣大基層群眾成為紀檢監察機關的“眼睛”,盯牢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運用“互聯網+監督”思維,監督執紀者與群眾之間實現“零距離”溝通。創新監督執紀方式方法,堅持嚴查快處、露頭就打的做法,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格的強烈信號。
作風建設,作于細,成于嚴。
從司空見慣的“小節”改起,從見怪不怪的“小事”抓起,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做起……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2年12月中央八項規定實施至2017年4月底,全國累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6萬多起,處分11萬多人。
四年多來,不斷更新的數據,見證了“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成效與決心。處分人數同比增幅從200%下降到40%、再到20%……查處成效逐漸顯現,“不敢、知止”的氛圍持續鞏固。
監督執紀越來越嚴的同時,我們黨推進作風建設的成功經驗也及時轉化為制度成果。
《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等相繼出臺,作風建設有章可循;《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強化了對不良作風的剛性約束……一系列制度規定陸續出臺,在“長”“常”二字上下功夫,讓黨員干部按規矩辦事用權的意識逐步增強。
嚴而生畏,是約束,更是保護。越來越多的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只有常念紀律“緊箍咒”,才能保證遠離“帶電高壓線”,推動管黨治黨真正嚴到底、嚴到位、嚴到要害處。
激濁揚清:一浪推著一浪行,引領良好社風民風
在享有“中國海帶之鄉”美譽的福建省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村,從村支書崗位上退下來的林哲龍把村里的變化發展看在眼里。
“干部作風什么樣,發展最能看門道。”林哲龍說,如果一個村子黨員干部作風不好,沒有精氣神,全村就沒有干事創業的好氛圍。“現在老百姓都說,村里找到了全面小康的金鑰匙!”
打出作風建設“組合拳”,讓黨員干部作風為之一振,黨風政風持續好轉。
“業余生活,由‘酒桌’換到了‘書桌’,服務群眾的精力也多了”“心氣兒順了,勁兒就足了”“現在當官就要有擔當精神,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誰投機取巧、送禮跑官,誰就會觸紅線”……擺脫了繁文縟節、迎來送往的煩惱,越來越多人把精力和時間用在干事創業上。黨員干部普遍感到黨內上下級關系、人際關系日益正常化。
黨員干部的良好作風,是應對挑戰、攻堅克難的堅實保障——
四年多來,無論是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硬骨頭”,還是打精準脫貧的攻堅戰,無論是推進簡政放權,還是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廣大黨員干部昂揚起了勇于擔當、敢于作為的精氣神,各項事業發展充滿活力和動力。
黨風政風的持續好轉,引領社風民風隨之改善——
粽子、月餅、大閘蟹這些一度被“天價”異化的食品,重新成為老百姓慶祝佳節的應景美味;寓意親人團聚、祈盼美滿的傳統節日,找回應有的文化底蘊;“光盤行動”成為一種行動自覺,餐飲經營者摒棄過去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弊病,實實在在做起百姓生意。
清風撲面而來,變化有目共睹。
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全國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顯示,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是75%,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達到92.9%。數據的逐年走高充分表明,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順黨心、合民意,凝聚起黨心民心,夯實了黨的執政基礎。
風氣正則民心順,民心順則事業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毫不松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我們黨就會變得更加堅強有力,擔當起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習近平 三嚴三實 兩學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