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政協十二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
李朋德:落實科技政策供給 全方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進一步落實科技政策供給 全方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李朋德常委代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的發言
科技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原動力。黨中央、國務院為實現“三步走”的科技強國戰略目標,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正在引發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重大變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為調動各方面力量開展按需科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萍紕撔虏粌H是國家的號召,也是社會與產業之期待,更是廣大科技人員責任擔當所在。我國科技創新近幾年發展很快,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舉世矚目,專利申請和論文發表數量穩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國科研與生產脫節依然比較嚴重,科技與金融結合依然松散,很多產業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仍然受制于人。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圍繞“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認為,還需要在5個方面加強科技創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政策配套供給。科技體制改革新政頻出,從科技計劃項目確立到組織實施均有很大改進,不斷擴大了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處理權,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還有待解決,主要是科技成果轉化遇到國有資產監管難題、個人所得稅偏高、股權激勵政策難以細化實施等,地方在貫徹落實時有不知所措的情況。為此,建議國家積極調整審計、財政、稅收、人才等相關政策,建立能夠反映成果轉化效果的科技研發指標體系,大膽實施“放管服”和“雙隨機”,把好事落實辦好。
二是進一步促進對接產業需求的科技創新活動供給。我國產業創新力量還不強,產業的創新需求與科研單位研發脫節依然嚴重,沒有真正形成以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依托的研發模式,具有較高轉化價值的成果比例不高。大型國有企業的科技創新自成體系,創新上與外部交流不積極;而中小企業想創新缺資源、少人才,能力不足。國家科研單位和高校的考核評價導向以獲獎和論文為主,沒有面向產業需求。為此,建議進一步提高科技計劃的系統性,突出基礎研究,加強對行業創新的支持。簡化企業研發后補助的程序,多設立獎勵基金,提高稅收減免力度,多凝練系統性攻關難題,減少競爭性科研。
三是進一步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的環境建設供給。科技水平代表國家實力,成果轉化需要好的環境。要進一步理清誰研發、誰受益、誰投資和誰評價的問題。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產業發展是創新的剛需。目前,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在實際落地時還有差距,中試平臺建設不足,專業化的技術轉移人才緊缺,成果轉化的投入嚴重不足,技術轉移機構仍存在“小弱散”現象,商業金融與成果轉化需求間有較大的空隙。為此,建議地方政府積極為金融專項提供背書擔保,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保險投入。
四是進一步促進服務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轉讓的第三方評價供給。各行各業都在進行科技成果評價,但沒人評價科研成果的成熟程度、轉化投入的成本以及成果交易的價格。第三方專業化科技成果評價薄弱,又缺少技術轉移復合型經理人。為此,建議在已有的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基礎上,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形成專業化、國際化、全鏈條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推動形成完備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五是進一步促進科技園區內產學研資的融合支撐能力供給??萍紙@區應支撐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揮要素集聚和產業示范的作用。目前,各地開展的孵化器、工研院、投資、保險、金融、交易中心以及中試基地有突破,但是離實際要求差距還比較大。為此,建議進一步完善現有政策的同步配套,圍繞重點區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國家高新區為重點,加快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營造良好環境,吸引多元資本投入,指導創業者,資助創新者,形成“雙創”新高地。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