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政協十二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

張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見物”更要“見人”

2017年06月27日 17:5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DSC_467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見物”更要“見人”——張帆常委代表民進中央的發言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腳點,不能僅僅放在生產端提供“物”的產品,也要關注背后的“人”這一生產供給的主體,否則改革就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且,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與新工業革命同步,勞動力的供需錯配和技能短缺問題更加凸顯。如果“見物不見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很難深入推進,也很難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深化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系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國際競爭力,關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落實的關鍵是要夯實“兩個基礎人群”。

一是農民工為主體的“底端”就業的基礎人群。以28億農民工為主體的底端就業群體,在金字塔型勞動力人才結構中是基礎人群,當前呈現為兩個短缺。首先是總量短缺,普工短缺已成行業常態,技能型人才緊缺也已蔓延成全國現象。其次是技能短缺,作為產品的生產主體,他們職業化水平、培訓教育等難以得到保障,同時面臨人工智能、機器替代等沖擊,加上歷史欠賬較多(目前依然沒有改變,并有可能繼續加大)的雙重壓力,已嚴重滯后于產業升級對技能的新需求。

二是在實體經濟“實端”就業的基礎人群。我國實體經濟面臨資金和人才兩方面的“脫實向虛”。一些知名企業家都曾表示,中國年輕一代不希望下工廠、不愿去實體經濟工作。工人們則抱怨,工資待遇較低、工作環境較差、上升空間狹窄、社會地位不高,普遍面臨職業歧視甚至影響婚戀,大量制造專業畢業生流向金融、互聯網等行業。一項對17個省區市40多家企業兩千多人的問卷調查發現,只有1%的人愿意當工人。

必須深化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勞動力供需錯配和技能短缺問題。為此建議:

一是實施人力資源優先戰略。整合和優化人力資源的有關戰略,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優先位置,人力資本增長率要超過經濟增長率,人力資本有關的社會項目發展應優先于消費性更強的社會項目。

二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職業教育是補齊人才短板、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消除社會教育焦慮的關鍵出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要明確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讀職校并不是“失敗者的選擇”;職業教育是一個教育類型,而不是教育層次,不依附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是開放的、產教融合的教育,要提高職業教育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如賦予合格企業、園區、行業組織以教育機構的地位;職業教育是終身教育,應該有時時、處處、人人、種種的教育供給;職業教育的緊迫任務是質量升級,而非學校升格。

三是實施農民工技能提升工程。政府要下大力氣補齊歷史欠賬,把推動農民工為主體的低技術勞動力轉化成中高級技能人才,作為釋放人口質量紅利的重要舉措。要打通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的制度通道,采用靈活和有彈性的學分制度,允許采取就近、隨時、零存整取方式,實現職業教育零門檻準入,并采取夜校或周末教學,讓農民工能夠邊打工養家、邊上學培訓。使技能人才依靠技能提升和辛勤勞動成為中等收入群體,實現階層流動。

四是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培養培訓供給模式,在辦學、財務、人事等方面賦予學校更大自主權,為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掃清障礙。對相關實體企業,試點稅前列支、教育附加費返還、按比例撥付生均經費等激勵政策。要建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人才管理體制,加快事業單位改革,大幅度提高體現崗位職責和技能的基本工資占比。加快改革戶籍制度和多重分割的社會保障制度,構建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編輯:周佳佳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v在线观看v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 | 伊人网国产亚洲欧美 | 亚洲欧美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