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內蒙古興安盟:讓民族團結紅色基因煥發新光芒
連日來,隨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經驗交流現場會在興安盟召開,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呼格吉勒社區全國“最美家庭”郭鳳海、白瑞琴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故事再次被各大媒體爭相傳播。
上世紀80年代,退役后的郭鳳海進入科右中旗飲服公司工作,他的漢族同事李氏夫妻倆去世,留下了八個孩子,其中有三個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連基本生活都很困難。看著他們的不幸遭遇,郭鳳海毅然下定決心幫助他們。
1992年,他為三兄弟中狀態相對較好的李儉娶了媳婦,在李儉妻子患上癲癇病,丟下年幼的孩子李明亮失蹤后,他不僅將李明亮帶大,還想盡辦法供他上大學。為改善李氏兄弟居住條件,2000年,郭鳳海在自家附近給他們買了三間磚木結構的房子,又協調社區給李氏兄弟申辦了低保。老六李平被確診為白內障,郭鳳海當即自掏腰包為他做了白內障手術,讓他重見了光明。
后來,郭鳳海的腳因為意外受傷雙側股骨頭壞死,他的妻子白瑞琴也被確診為乳腺癌、糖尿病,即使生活陷入極度困境,郭鳳海、白瑞琴仍然沒有放棄對李氏三兄弟的關心和照顧。用郭鳳海的話說:“不分姓什么,是什么民族,我們就是一家人。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絕不會讓李家兄弟挨餓。”
在興安盟,“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人民心中。興安盟是全國蒙古族人口比例較高和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地區,全盟168萬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48%,蒙古、漢、回、滿、朝鮮等37個少數民族在這里共同幸福生活,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歷久彌堅。
2013年8月,國家民委把興安盟作為全區唯一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試點地區。興安盟把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實施經濟發展提速、基礎設施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民生質量改善、民族文化傳承、扶貧開發攻堅、和諧興安建設、民族工作創新、民族干部培養等9項重點工程,讓民族團結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為這片土地最深的烙印。
興安盟每年將70%以上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用于民生,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三農三牧”、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貧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42.8萬人減少到今年的8.0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41%下降到9.5%,各族群眾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
圍繞補上基礎設施短板,興安盟采取加大政府投資、擴大社會融資、強化招商引資等方式,全力推進公路、鐵路、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2013年以來,全盟謀劃實施了334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總投資3962億元。
興安盟堅持不懈地開展盡責圓夢、黨群連心、攜手奔小康和爭創先進模范等4項主題活動,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好青年好少年評選、優秀少數民族進城務工人員評選表彰、民族團結進步好家庭好鄰里評選、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和“十佳窗口”評選命名等活動。與此同時,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精心打造了義勒力特、哈拉沁、滿族屯、三合等一批蒙古族、滿族、朝鮮族特色村寨,邊境少數民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3000-5000元,受益人口達22萬人。
2016年10月14日,國家民委向興安盟頒發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盟”牌匾,興安盟成為內蒙古唯一一個、全國首批13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更為令人欣喜的是,2016年,全盟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2.5億元,增長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30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3.6%,幾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排在自治區第一位。
6月25日上午,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經驗交流大會現場,興安盟委書記張恩惠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全盟各族干部群眾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發展,全力建設紅色興安、生態興安、活力興安、健康興安、幸福興安,匯集民族團結的滾滾洪流,凝聚跨越發展的磅礴力量,描繪出更加壯美的民族團結新畫卷。”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族團結 興安盟 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