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承載歲月,擺渡人生——維港百年輪渡不變的情懷
新華社香港6月22日電題:承載歲月,擺渡人生——維港百年輪渡不變的情懷
殷曉媛
第一次見到天星小輪助理總船長郭灶帶時,他剛剛完成了應對八號風球的任務,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了。
6月12日下午,香港天文臺發出八號風球“苗柏”的臺風預警。作為往返于維港兩岸的重要客運輪渡工具,天星小輪每日服務5萬多人次,極端天氣對天星小輪的影響不言而喻。
隨著“苗柏”的移近,全港各區天氣出現異常,天星小輪公司采取緊急應對措施。郭灶帶及時調度船只,在確保最后一班乘客安全抵達后,仍帶領工作人員徹夜看守天星小輪。
忙完這一切,已經是早上6點鐘了。“這種緊急情況經常遇到,時間久了也不覺得辛苦了。”郭灶帶說。
誕生于上世紀初的天星小輪,至今已有110年的歷史了。天星小輪其實并不小,長30多米,寬約8米,整條船的面積比半個標準籃球場還要大。之所以稱之為“小輪”,多半是出自乘客們對它的喜愛。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天星小輪一直是橫渡維港的唯一客運交通工具。開設海底隧道和過海地鐵后,天星小輪在過海交通工具中才從主角轉換為輔助角色。
近年來,天星小輪的票價雖經過多次上調,也只有目前的2.5港元,低廉的票價吸引了大量上班族。如今在香港工作的申小姐說,“我基本每天都坐天星小輪,不用一個菠蘿包的錢就可以過海,便宜又好。”
除了客運輪渡服務功能以外,乘客們對天星小輪特殊的情感也賦予了其新的意義。郭灶帶回憶說,天星小輪有時會被作為求婚的場地,他在開夜班船時就遇到過男子向女子求婚,男子單膝跪地,手里捧著一束花,伴著維港的夜景,很浪漫。
內地來港工作的王先生說:“不同時候的天星小輪會帶給我不一樣的驚喜,早上的海風最有風的味道,傍晚可以看到夕陽從海面上消失,大風大雨時我也會坐,那時候的天星小輪最勇敢。無論身邊圍坐著多么興奮的旅游者,我都覺得內心很平靜。我喜歡在船上的7分鐘時程,用來放空。”
一家國際知名旅游雜志曾把乘搭天星小輪游覽維港兩岸譽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美國旅游作家協會更是把天星小輪評為“全球十大最精彩輪渡游”之首。天星小輪公司也在積極開拓著輪渡以外的觀光服務。
天星小輪事務經理梁瑞堅介紹說,目前主打以一小時游覽維港四周景色的維港游和低排放環保的海港游,搭乘海港游渡輪可以前往迪士尼碼頭,環保又浪漫。
“回歸以后,天星小輪上內地乘客不斷增加。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從尖沙咀搭天星小輪坐到中環的人數最多,訪港旅客的數量約占乘客總量的三成。”他介紹說。
2006年,舊中環碼頭(愛丁堡廣場碼頭)因為填海工程而遷移至新址。回憶起搬遷前一晚的情景,郭灶帶說:“當晚,最后一班船由我開,那么晚了還有好多乘客來搭船。他們不停地給我和水手拍照,我們就像明星一樣。”
梁瑞堅介紹說,搬遷后的新中環碼頭距離原址約300米,該段航線乘客量每天減少了萬余。2014年,灣仔碼頭的搬遷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面對挑戰,天星小輪公司積極尋找應對措施。不久后,新中環碼頭和新灣仔碼頭內引入了大量優質商鋪及餐廳,為天星小輪非票務收入開拓了新商機。
如今,以1912年的天星碼頭及其鐘樓為藍本設計的新中環碼頭,憑借著獨特的外觀和歷史內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儼然成為中環海濱的新地標。新灣仔碼頭也憑借新食肆的引入而吸引了大量游客。
郭灶帶說:“以前紅磡航線還在運營的時候,有個外國小朋友每天都由爸爸帶著搭同一班船過海,慢慢熟悉了還會請我吃早餐。后來紅磡碼頭停運了,又在尖沙咀碼頭看到他搭船,一晃已經十幾年過去了。”升任助理總船長的郭灶帶如今已經很少親自開船了,他說,“很懷念以前開船的時光”。
以綠白色獨特印記的船身在維港兩岸航行超過一個世紀的天星小輪,已陪伴幾代人成長。它既是乘客的擺渡“人”,也是歲月的擺渡“人”,它兼容著傳統與現代,見證著香港的變遷。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維港百年輪渡 不變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