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小城鎮建設須注重文化要素
當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推進,我國小城鎮建設日益升溫。但在小城鎮建設速度不斷加快的同時,也出現了千鎮一面、只見城鎮不見人、一哄而上搞房地產開發等問題。如何協調好地方歷史文化與城鎮化的關系?怎樣實現小城鎮所承載鄉愁記憶的效用最大化?這是小城鎮建設中亟待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相比于大城市,小城鎮擁有尺度緊湊、生活節奏慢、親近自然以及地方特色鮮明等優勢。特別是小城鎮的地方文化,對于游子來說具有一種吸引人心的磁力。有學者認為:后工業化時代,城鎮的生產重心不再是有形的物質產品,而是超越形態和功能的非物質文化,更趨向精神性的東西。這樣的精神依然留存于那些沒有完全進入現代化、商業化階段的小鎮。我國當前的小城鎮建設雖然不能簡單地按照后工業化時代的邏輯進行,但未雨綢繆,將文化要素融入小城鎮的總體布局、建筑風貌、人居環境、特色產業發展與社區建設之中,依然是一個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
將文化要素融入小城鎮建設,首先應遵循文化資源保存原則。小城鎮大都有自己獨特的地理風貌、自然稟賦與文化資源。推動小城鎮發展,應充分挖掘其原有的物質文化基因,如總體風貌、街道肌理、歷史建筑、文化景觀等,讓小城鎮的地方獨特性凸顯出來。一方面,應保存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風貌的道路,構建好小城鎮的記憶坐標系,讓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和曾經擁有的年代感。另一方面,應保存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時期的典型建筑(如學校、茶館等)、有故事的活動場所(如集市、廟會等),定位好一系列主題鮮明的記憶坐標點,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有歸屬感與自豪感。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制定實施政策法規,通過技術指引和規則進行管控,如哪些區域是文化資源保護核心區,哪些區域是協調區,哪些區域需要調整、改造、優化等。
將文化要素融入小城鎮建設,還應合理開發利用文化資源,特別是做好非物質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是深度挖掘百姓日常生活中積極健康的傳統技藝與傳統禮儀??梢栽谛吕辖謪^為傳統技藝發展、傳統禮儀展示提供多樣化的場所支撐,通過相關活動活化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喚醒故鄉記憶,傳承地方文化精神,發揮其凝聚人心、增進友誼、熏陶青少年等功能作用。二是通過研發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土特產品和傳統技藝,讓傳統產業的老樹長出新枝。當前,江浙一帶的釀造、絲綢、制筆、陶藝等傳統企業已經在主動謀劃如何創新發展,一些承載傳統技藝的文化產品成為推動小城鎮經濟發展的主角,成為小城鎮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引擎。
形成有文化特色、有地域特色、可識別的小城鎮發展模式,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我們應尊重當地實際,循序漸進、遠近結合、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貪大求快。在模式選擇上,可以借鑒國內外小城鎮建設的經驗,但更重要的是結合自身實際、具有自身特色。在這一過程中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政府不能大包大攬,關鍵是守住小城鎮發展的文化底線;二是市場不能為所欲為,市場主體必須承擔文化責任、社會責任;三是民間力量不能無序參與,需要加強引導。只有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居民生活習慣的前提下,優化組合既有的資源和要素,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實現小城鎮健康發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城鎮 小城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