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警惕共享單車淪為資本游戲
近年來,基于互聯網的創業熱潮使得所謂“飛豬理論”甚囂塵上。面對一些企業家導師滿滿的自信,曾有網友調侃“一旦風停了,飛著的豬就摔死了”。其實現實遠比這更殘酷,當大家都涌向“風口”時,市場競爭的激烈與殘酷,或許不用等到“風停”,有些人很可能就“飛不動了”。日前引發外界關注的“首家共享單車企業倒閉”,即為生動一例。討論這個案例,絲毫沒有揶揄當事人乃至幸災樂禍之意,而是希望借此幫助我們透過現象去探尋問題的實質。
雖然被稱作是第一家倒閉的共享單車企業,但考慮到其僅在重慶投放了1200輛單車,且實際上只運營了不到一年時間,這幾乎是一件無關現有行業競爭格局之事。然而,梳理這家主打“悟空單車”品牌企業追逐“風口”的經歷,頗值得人們反思。總結其創始人接受媒體采訪時的感悟,導致其退出這場“總共虧了上百萬元”的競爭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相比于摩拜、ofo等業內大頭,“拿不到頂級的供應鏈資源”,而小廠商生產的車子品質沒有保證,非常容易壞;二是缺乏盈利模式或風投持續的資金支持,運營維護無法保證,因為“車子是動的,車多一定要錢多”;三是沒有技術優勢,加劇了成本負擔。
一段時間來,互聯網之所以成為這一輪創業“風口”,一定程度上在于一部分人將其視為“輕資產”的,能輕而易舉依靠復制模仿跟風進入某個領域,最不濟也能占領想象中的“細分市場”,但他們恰恰忽略了,尤其是對于小的創業者而言,無論是吸引風投還是贏得用戶,擁有獨特的技術、產品或服務優勢是至關重要的一張底牌,是核心競爭力。不信請看,莫說悟空單車,就連急于搶占競爭優勢的“小黃車”,最終也不得不采用了電子鎖。是不是沒有技術產品優勢就不能“起飛了”呢?也不全是,這個時候就需要擁有上面提到的“資源優勢”,說白了可以通過砸錢圈占市場。倘若這些條件并不充分,又缺乏一定的用戶群基礎,依然在追逐“風口”,那么更大的可能是在打投機算盤,即通過砸錢搶占行業頭排或進入某一細分領域后放大估值,等待被收購后套現。一路下來,成功的就是“創業”,失敗的就是“投機”。
在這種復雜心態下,特別是對共享單車這樣看似模式簡單的領域,共享經濟的意義就有些偏離正軌了。于是,比之于后期的運營維護,有資本助力的就忙于強化投放量以搶占市場,無資本助力的也想撬起一角,一時間五顏六色的車輛出現在街頭巷尾。由此導致了巨量投放的共享單車,與既定城市規劃和有限的道路交通、停車位資源的矛盾。固然,這需要共享單車企業重視運營維護,承擔起應有的管理責任,但如果相關部門無法從管理上采取有效的疏導和規制策略,就有可能放縱資本力量站在“風口”上“吹泡泡”。君不見,就在悟空單車宣布倒閉之際,又有一家企業宣布攜帶著千萬元天使輪投資入局了么?
必須承認,共享單車在助力城市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上發揮了極大作用。那么,如何從治理上破題,使得共享單車避免網約車那種“一放就亂一管就死”,到頭來依然還是“打車難”的境遇呢?這當然需要在城市規劃建設上做好配套,但同樣需要在“準入”上做文章。與網約車側重在車型、司機資質等方面設限不同的是,共享單車不妨引入競爭的篩選進入機制,即一個城市最多允許若干家企業投放,而這些企業必須在符合基本的運營維護能力的前提下,通過開放競爭和用戶定期打分評測來取得進入一個城市的資格,從而避免大大小小資本涌入所導致的只一味投放單車而不注重管理的局面。不管如何,怎樣讓共享單車更好地服務市民出行,而不是變成資本游戲,亟待引起各方重視。■子 長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共享單車 資本 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