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78歲工程院院士坐高鐵成“網紅” 自稱有點發愁
一張照片讓7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意外成了“網紅”。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官微
照片中,白發蒼蒼的劉先林坐在高鐵二等座上,赤腳穿舊鞋,仍筆耕不輟。照片經微博發布后,引發網友點贊,有網友直呼“又見掃地僧”。
現年78歲的劉先林現為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他畢生致力于測繪儀器國產化,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4日,在媒體的追問下,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發布了一個簡短聲明。聲明中介紹了劉先林和研究團隊乘高鐵,并在車上工作的原委,同時替劉先林院士婉拒了媒體的采訪。一位78歲的古稀老人為何還在奔波的旅途中工作?擁有院士頭銜和諸多榮譽,劉先林的衣著為何如此簡樸?他投入了畢生精力仍堅持的科學,研究的是什么?昨日,新京報記者獨家對話劉先林,回應公眾關注,同時分享這位“掃地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體會。
一周出差一次 常日行千里
新京報:在火車上修改PPT被網友拍照是什么情況?你當時知道嗎?
劉先林:那天我們團隊去鄭州參加項目交流,當天團隊里的3人一起回京。因為14日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召開的科技成果發布與應用交流大會,我要做主題報告,但當時還差1/3的工作量沒有完成,就打印了ppt,在火車上修改。我當時不知道有人拍了照片。13日晚上,有同事和我說,你變成網紅了,我有點發愁,后來他們安慰我說,很快就會過去的。
新京報:聽說你在火車上工作是常態。很多人在火車上,都是很放松的,為何劉老經常在火車上工作?
劉先林:因為忙不過來。國家測繪局系統23年沒有選上院士,只有我一個院士。國家測繪局、各協會,還有一些重點實驗室的工作都要兼顧一下,另外還要搞科研,時間就顯得不夠用。相比來說,車上、飛機上時間比較富余。
新京報:你團隊的人說你“日行千里”“永不停歇”,這個年紀還在四處奔波?
劉先林:現在盡量減少,基本一個星期出差一次,比以前少多了。基本當天去,當天回。
新京報:這個頻率對你這個年紀來說,好像也挺高的?
劉先林:過去更高。主要是不好拒絕人家,到處開會,做報告、鑒定、評審,這些事太多。我們工程院學部有一個院士也是不停出差,所以最近病倒了,可能也是太累了。
如果有可能80歲退休
新京報:你科研團隊的人說,你對人從不會說不,不會拒絕別人,所以特別忙?
劉先林:現在也開始說不了。盡量減少去外地出差,不過他們就把會挪到北京來開,那我就不能拒絕了。
新京報:你現在承擔哪些工作?你今年已78歲了,怎么還讓自己這么忙?
劉先林:我現在是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國家測繪局幾個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主任。另外,也在做一些科研,目前主要在做SSW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這可能是我退休前推的最后一個科研項目了,做了近十年,已經生產銷售20多套,進入推廣階段。另外在全國還有12個院士工作站,每個站都有具體的任務,我負責給他們出主意。
新京報: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
劉先林:不是說院士不過80嗎,如果是的話,應該快了。
在高校兼職 近十年未取工資
新京報:你在火車上穿的鞋子已很舊了,衣著也很樸素,有網友直呼“又見掃地僧”,對此,你怎么看?
劉先林:我不明白什么是“掃地僧”。因為是到地方去爭取項目,我專門穿了件襯衫,平時都穿T恤,就是鞋子有點臟而已,也是很正式的。
新京報:據了解,你的收入并不低,平時吃穿住用是否很低調樸素?
劉先林:也沒有。平時衣服由子女和老伴給買,應該不會太差吧。這雙鞋是穿了兩三年了,我下次買雙锃亮锃亮的。
新京報:聽說你不愿意在買東西上花時間?
劉先林:如果自己去商場,第一眼看見什么,就買什么,大小合適就行,不愿意在這上花時間,是不是男性都這樣?我傾向于自動化比較高的東西,電器商場我常去逛,買各種電器、砂鍋、電飯煲。我最近買了一種捷賽鍋,把主料、調味料放進去,5秒鐘就做一個菜,節省時間。現在我最拿手的是醬燒茄子和蘿卜絲。
新京報:有同事說看見你的衣服經常正反兩面穿?為什么?
劉先林:可能有時不太注意。我穿衣服圖一個簡單,一般只穿一件,不喜歡層層疊疊。我每天看溫度,根據溫度決定今天穿什么厚度的衣服。蓋被子也是這樣,各種薄厚的被子我都準備著。
劉先林 1939年4月19日生,河北省無極縣人。1962年畢業于武漢測繪學院。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數十年以來,致力于攝影測量和航測儀器的研究工作。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可否分享下你的金錢和消費觀?
劉先林:我覺得錢多了也沒什么用。反正也不缺錢,不太看重錢。從2007年開始,我在幾個大學的兼職費都留在了大學。
新京報:這得有多少錢?
劉先林:大概每所大學每月1萬塊的水平。
新京報:那幾個大學,每年就是幾十萬。大學拿這筆錢用作什么,你知道嗎?
劉先林:大部分用作學生獎學金或者先進教師的補貼。
“保送院士”很少寫論文
新京報:媒體報道,你在科研經費上也很節儉,用很少的經費填補多項國內空白,為國家節省資金近2億元,這是如何做到的?
劉先林:科研經費我用的都很少。第一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解析測圖儀項目用了83萬;第二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JX4A-DPS項目只用了35萬。
我的秘訣就是把錢花在刀刃上。第一個科技進步獎的科研項目,國家測繪局幾乎把全年的科研經費都給了我,這在當時是很高的。我們研發的產品JX3量產后,占領國內市場90%。價格比國外便宜8倍。國外一套設備35萬美元,我們的35萬人民幣。
另外一個秘訣是自己往里添錢。這個主要是現在的科研項目,把個人的錢投進去。申請經費審核太慢,但我很著急,有時需要買東西,我就把卡給他們,讓他們趕緊去買。
新京報:你是中國工程院的第一批院士,但是你卻笑稱自己是“保送院士”,是怎么回事?
劉先林:當初院士評選時,不需要申報,也不用第一、第二輪評選,也不看論文數量。首批院士,就是每個單位上報“系統科技尖兵”,相當于單位“保送”。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我可能根本評不上。
新京報:聽說你幾乎不寫論文,也不太注重申專利。為什么?
劉先林:可能一共就寫了八九篇。我們干的都是實事,都是根據實際需要去搞研發,寫論文要是把自己的一些技術訣竅泄露給競爭對手怎么辦?
申請專利很浪費時間,一個大課題做下來,可以申請幾十個、上百個專利,還需要經費支持。現在科技進步非常快,一些專利可能很快就被取代,沒意義。除非有硬指標要寫,我才會讓學生去寫幾個。
新京報:如何看待這次“意外走紅”?是不是也帶來了一些小煩惱,比如媒體追著要訪問你?
劉先林:我想干自己喜歡的事兒。對于這個,我有點煩惱,也盡量回避。記得2006年有一輪宣傳,20多家媒體記者撲在我們單位邊上,花了我2天時間。我不想引起過多關注,也不想耽誤時間。
編輯:秦云
關鍵詞:工程院院士 劉先林 有點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