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青網評:不能讓需求論放縱假證橫行
人大東門附近再現賣證刻章小廣告。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瑞宇攝
日前,中國青年網記者來到人大東門附近,發現天橋臺階上新張貼了不少辦證小廣告。而距上次警方集中打擊并清理干凈僅過去一個月。
僅僅一個月“人大東門辦假證”又死灰復燃。不等風頭過去,造假者就開始走出蟄伏沒多久的角落,開始蠅營狗茍。但稍想一下,就找到了答案——當下正值畢業季,還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們進入了最后的“決戰時刻”,同時,人潮涌動的招聘市場下,也涌動著不能見光的暗流——各種假證開始沉渣泛起,并在某些人的利益推動下完成“甲方乙方”式一拍即合的交易。
作為“乙方”的造假者們,其犯罪動機無非是抓住畢業季這個假證需求最旺盛的黃金期,以便賺得盆滿缽滿,甚至不惜鋌而走險。相比于駕輕就熟的“乙方”,作為“甲方”的一些高校畢業生們,則是相當的忐忑不安。作為高知識群體,他們都知道購買假證等同于造假,一樣要受到法律的嚴懲。但出于對“意向”工作的需求,即便不可為還要為之,其內心肯定受到蠱惑,甚至是可能見到之前有人手持假證敲開職業大門的先例。沒有這種“珠玉在前”,他們也不會走上這條扭曲的人生“捷徑”。
但假證真的是“捷徑”?那些假冒的計算機證書、報關員證書、會計資格證書甚至是獎學金證書等等,真的就能護送畢業生瞞天過海、安全上岸?這些人想的太簡單了。相關部門早就提供了相應的數據驗偽平臺,切斷假證的去路,這已經是社會常識。但為何還有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或許也正如造假者之言:“很多小公司招人的時候并不會去核實畢業證的真偽,可以放心使用。”但問題似乎又并非那么簡單。從常理來看,小公司抱著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對于應聘者畢業證之類的證件會進行審核,這是最起碼的應有之義,但為何會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詭異?問題可能出在這些小公司身上。
近來,在創業大潮中,一些沒什么產業家底和核心技術的小公司也混跡其中。他們既不像實體經濟,那樣需要大量的技術工種人才,也不會像大型國企那般,對每個招聘者都嚴格把關,這些小公司更多地行進在服務、中介、咨詢等第三產業,在北上廣深就大量存在。具有明顯特征的是,這些小公司企業文化都比較牛氣熏天,很多都自詡自己是馬云第二或者孫正義接班人,因為以上兩人也都是從小公司起家的。但問題在于這些小公司并沒有“脫虛向實”的具體抓手,但卻因為自身膨脹的發展需要,要吸納不少畢業生來進行梯隊建設。畢竟服務行業是需要大量就業人口的行業。但遺憾的是,對自己發展本就沒什么底氣和規劃的小公司,又如何有態度有實力去甄選應聘者的良莠,更遑論對持假證者的驗明正身。在這些小公司看來,應聘者帶來一大堆偽造的證書或許能派上用場,至少在“公司人力資源”的宣傳上,可以濃墨重彩一筆,產生了粉飾自我的效應。這種“需求”論,也間接放縱了假證橫行。
沒有需求就沒有假證,不管表面還是深層,原因皆是如此。追究假證禍因,在于社會治理和教育反省,還有市場的自我糾錯,但最終仍需從需求論上找到藥方。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辯證,假證橫行都是社會誠信的一場災難,因為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手持假證的假醫生或者假建筑師該如何履行自己的職業。因此,每個人從我做起,把造假者死死按住,不讓需求論來放縱假證的橫行,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對自我的救贖。(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
編輯:梁霄
關鍵詞:放縱 假證 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