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紀念楊鐘健院士誕辰120周年:大丈夫只能向前
如果你去過大英博物館,會在有達爾文、歐文等偉大自然科學家的畫像和照片中發現一張中國面孔——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楊鐘健院士。
2017年是楊鐘健院士誕辰120周年。6月1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九三學社中科院委員會、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聯合在北京舉辦學術會議,共同追憶紀念這位杰出的地質古生物學家。山東萊陽也同時舉辦了紀念活動。
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長周忠和說,楊鐘健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愛國者,“大丈夫只能向前”——楊鐘健的這句詩,成了他一生最好的寫照。年輕時,楊鐘健即許下“學術救國”的心愿。1956年4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將一生獻給了中國古脊椎動物研究。
楊鐘健是當代國際上最活躍和最有成就的古脊椎動物學者之一。1927年,楊鐘健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發表《中國北方嚙齒類化石》論文,這篇論文標志著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誕生。回國后,他歷任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等職;主持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掘工作,是中國哺乳類化石和新生代(特別是第四紀)地質研究的奠基人,也是中國爬行動物和中生代地層研究的開拓者。
在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科的發展中,楊鐘健顯示了作為戰略科學家的韜略。他提出了“兩種堆積”“四個起源”的研究戰略——“兩種堆積”是指我國北方廣泛分布的土狀堆積“黃土”,和南方廣泛分布的中生代、新生代堆積“紅層”;“四個起源”是指魚形動物、哺乳動物、靈長類和人類的起源。這一戰略至今仍影響著中國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學科的發展。
楊鐘健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中國“黃土之父”劉東生、古魚類學家劉憲亭、古爬行動物學家孫艾玲等一批杰出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都曾師從楊鐘健。
“楊鐘健先生是一本大書。”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表示,楊鐘健熱愛祖國、學術救國、淡泊名利、安心治學等崇高品質,值得學術界認真研究和學習。(記者 齊芳)
編輯:梁霄
關鍵詞:楊鐘健 院士 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