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香港回歸20年成長印記:共享榮耀 共克時艱 共建家園
新華社香港6月1日電 題:共享榮耀 共克時艱 共建家園——香港回歸20年成長印記
新華社記者張雅詩 蘇曉
回歸祖國20年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迎來了無數璀璨瞬間,也經歷過幾許風風雨雨。在數不清的悲喜交錯、高低起伏中,香港同胞一起歡呼喝彩,一起迎難而上,共同守護著這個家園,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盛事新顏
一個新時代的誕生,鐫刻在歷史長卷上。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會展中心,雄壯的國歌奏響,國旗與區旗冉冉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一片喜悅歡騰中成立。
從殖民地變為特別行政區,香港不僅一洗被殖民的屈辱,更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昂首締造連綿盛事。當中的人、事、物,值得經久回味。
依靠祖國,港人得以成為國際組織掌舵人。2006年,香港衛生署前署長陳馮富珍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當選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2010年,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當選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學委員會主席。港人為國際社會發光發熱,香港同胞深深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世矚目,香港協辦馬術比賽項目,分享作為奧運城市的榮耀。東亞運動會于2009年在港圓滿舉行,讓香港再次走進全球聚光燈下。20年來,多項大型會議展覽在香港亮相,包括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國際電訊聯盟展等,香港特區舉辦大型國際會展活動的實力得以充分展示。
為市民帶來無限歡樂的兩對大熊貓“安安”“佳佳”和“樂樂”“盈盈”,是中央政府先后于特區成立2周年和10周年時贈送的賀禮。寶貝們以香港海洋公園為家,大受市民和游客歡迎,至今累計逾4000萬人次探訪過它們。
穩定經濟
香港多年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回歸至今一直未變。在持守良好營商環境的同時,香港經濟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在外來因素影響下也曾風起云涌。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回歸20年里遭遇過兩次金融危機。亞洲金融風暴于1997年7月爆發,在國際游資攻擊下,東南亞各國面臨嚴峻挑戰,香港也難獨善其身。在祖國大力支持下,新成立的特區政府背水一戰,成功擊退炒家,度過風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沖擊香港金融市場,同樣背靠中央支持,香港經受住了考驗,進而成為境外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以鞏固。
2003年,香港遭遇“非典”疫情,經濟陷入低谷,中央果斷出手相助,“個人游”政策為香港市場注入“源頭活水”。目前內地成為香港最重要的旅客來源地,2014年發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顯示,“個人游”已覆蓋49個城市、超過3億人口。同樣在“非典”疫情之后推出的《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中央挺港措施之一。
從推出惠港政策,到搭建“互聯互通”機制,祖國著力助推香港經濟發展。2014年4月10日,內地宣布建立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開啟“滬港通”的金融新紀元,并于兩年后將機制延伸至“深港通”。今年5月16日,“債券通”又宣布啟動,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安排。
“一帶一路”倡議為香港帶來機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今年3月在北京宣布“擴容”,接納香港作為該行新成員。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這都使香港特區更緊密、深入地與國家發展戰略連接在一起。
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少不了大型建設項目。隨著香港迪士尼于2005年開幕、啟德郵輪碼頭于2013年正式啟用,香港旅游也邁向多元擴展。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預計于一年后通車,屆時往來內地與香港的交通會更方便,兩地經濟活動也會更頻繁。
維護法治
社會繁榮穩定的背后,需要有堅實完善的法治。香港回歸祖國之后,始終堅守法治這一核心價值。20年來,基本法在香港得到成功實施,香港的法治水平顯著提升,在全球的排名從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躍升至2015年的第11位。
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5次分別于1999年、2004年、2005年、2011年、2016年,就居港權、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外交豁免權等香港基本法條文作出解釋,這幾次釋法清楚解釋了基本法條文的立法原意,平息了社會爭議,使香港法治更完善清晰,行政機關更有效順暢運作。
2014年9月,部分人員發動所謂“占領中環”行動,嚴重擾亂正常社會秩序。香港警方依法對受影響地區果斷全面清場,終結非法集會,公共交通服務全面恢復,社會生活重回正軌。香港各界認為,“占中”不僅解決不了問題,更重創香港社會最為珍視的核心價值——法治與文明,廣大市民對于警方果斷行動恢復社會秩序予以支持和贊揚。
回歸后香港依照基本法,循序漸進推進民主進程。2010年,特區立法會通過關于修改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政制改革方案。這是1997年后,首次根據基本法修改選舉安排。2015年,特區行政長官普選法案因少數議員阻撓被否決,導致香港民主進程受阻。
實際上,回歸以來,香港特區無論是行政長官選舉還是民意代表選舉,民主成分都不斷提升。以行政長官選舉為例,第一任行政長官于1996年由推選委員會選出,委員400人;第二任行政長官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負責選舉第四任、第五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委員均擴大為1200人。
共克時艱
20年來,無論遭逢什么樣的風浪、困難,全港民眾都同舟共濟,互助互勉。而每當內地發生嚴重天災,香港同胞也慷慨解囊,奉獻愛心。
2003年,香港爆發“非典”疫情,全港共有1755人感染非典、299人病逝,疫情對經濟民生產生嚴重沖擊。憑借港人的團結和堅強,憑借內地的無私援助,這場持續數月的疫情,終被控制。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港人紛紛伸出援手:特區政府派出救援隊伍前往災區協助搜救,廣大市民熱心捐款,多所高校和民間機構陸續加入重建災區行列,為受災民眾提供心理輔導、醫療服務等。2016年,特區政府宣布,歷時8年的香港特區援建四川地震災區工作圓滿結束,全港共投入100億港元支援災區重建。
2010年8月,21名香港旅客在菲律賓馬尼拉市中心遭歹徒劫持,事件導致8名港人死亡。事發后,香港特區政府對菲律賓發出最高級別的黑色旅游警示。在中央政府敦促和特區政府積極跟進下,菲律賓政府于2014年對事件受害者及家屬正式道歉。
2012年10月,香港南丫島附近海域發生渡輪和小輪相撞事故,造成39人遇難、數十人受傷,引發社會各界對客運船只安全的關注。特區政府在2013年完成撞船事故調查報告,并提出防止事故重演的13項建議。其后,涉事相關人員被裁定罪成,為事件負責。
從誕生一刻至今,香港特區轉眼踏入20歲。重溫這些年來的輝煌瞬間與憂患時刻,每一個事件,每一段歷程,都推動著年輕的特區不斷成長,邁向更加成熟、穩健、多元的發展。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香港回歸 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