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中國減貧路上的傳統手工藝人:工匠精神雕琢幸福生活

2017年06月01日 16:28 | 作者:張丹 | 來源:中國新聞社
分享到: 

中新社記者 張丹

火草是中國西南地區箐溝和山坡上常見的草本植物,6月正是其最繁茂的季節。“我們的祖先用火草搓成線織布,傈僳族傳統服飾都是火草布制作的。”萂村傈僳族村民羅富花坐在自家的民族工藝展示廳里,一邊搓線一邊向中新社記者介紹她準備大規模發展的“民族瑰寶”。

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大營鎮萂村的傈僳族民眾世代居住在大山上,以種植玉米為主,生活清貧。2015年,萂村成為中國第一批旅游扶貧試點村,羅富花在政府的扶持下開起了農家樂,并設專區展示火草布紡織。

“最初只擺了一臺織布機,單純想展示下民族文化,沒想到感興趣的游客很多。”由于靠近佛教圣地雞足山,羅富花家的農家樂生意十分紅火,“全國各地的游客都有,還有很多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我都想學英語了”,羅富花說。

隨著客流量增大,價格近千元(人民幣,下同)一米的火草布也開始走俏。“火草布制作工序多,制一件成衣要花幾個月。但一套傳統女裝,曾有客人給出6000元的價格。”這讓羅富花有了規模化發展的念頭。

“我想把村里有空閑的傈僳族婦女組織起來,一起發展火草布產業。”今年初,與家人反復商議后,羅富花貸款成立了公司,并把原有的一間展示廳擴展成了兩層樓的小廠房。

“目前還在籌備階段,我們打算開發價格適中的火草布系列產品,并拓展游客群體以外的銷路。”對下一步發展,羅富花已有了思路。

“傳統手工藝是脫貧攻堅中的重要資源,若能與市場接軌,規模化發展,將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賓川縣委書記岳黎松表示,政府一方面要努力做好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另一方面要為其提供平臺,尋找進入市場的切入點。

位于賓川縣西北的佛教圣地雞足山,山上的100余座寺廟近年來相繼開始修繕。李志軍這兩年都在雞足山上的寺廟里做泥塑,每天收入120元。35公里外,父母在家鄉大營鎮排營村蓋起了新房。

“我和他爸身體都有殘疾,干不了重活,生活一直很苦。”李志軍的媽媽李玉梅說,長久以來,一家三口靠著1.6畝田和政府低保過活。大營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39戶1113人,李志軍家是其中之一。直至李志軍學藝有成,家里的生活逐漸有了改觀。

2007年,16歲的李志軍不忍父母為生活所累,跟隨云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李興成學習泥塑。

李興成出生于排營村一個工藝世家,主要從事民族建筑、泥塑和彩繪。“我家四代都是手藝人,收入一直不高,但隨著近年來古建筑保護及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這門手藝吃香了。”漸漸地,李興成從單打獨斗到組隊辦廠,技師和學徒多時達400余人,工程遍布西南各省市,以及緬甸、美國。

近年來,中國官方多方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民間技藝傳承,對老藝人實行“帶徒傳藝獎”,對年輕人實行“學徒有成獎”,鼓勵傳承活動進校園。同時促進有條件的傳統手工藝產業化發展,帶動一方民眾致富。“云南省每年都選送民間藝人免費進入高校進修。”李興成說,他目前就在云南省藝術學院和云南民族大學分別學習泥塑和民族建筑。

“窮過的人”李興成在大理州多地舉辦技術培訓,免費招收貧困戶學藝、就業,希望學手藝能改變他們貧窮的命運。“技藝高超的泥塑技師月工資可達幾萬元,即使是一般的手藝,每月也能賺取3000元左右。”李興成說。

如今在大營鎮,像李志軍一樣靠泥塑、彩繪手藝擺脫窮魔的已有幾十人,這樣的故事正在繼續。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國 減貧 傳統 手工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 一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аv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 | 日韩AV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