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內蒙古草原兒女實現生命跨越
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前,草原牧區疾病叢生,地方病、傳染病猖獗,人均壽命不到35歲,蒙古族平均壽命甚至低至19.6歲。70年來,內蒙古醫療衛生機構迅速發展壯大,衛生與健康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目前預期壽命已翻了一番,提高到75.8歲。
“那時候,40歲就老得抽抽巴巴,能活到60歲就算是高齡,多數人在30多歲就去世了?!苯衲暌眩梗睔q的李昆說。盡管頭發花白,但他精神矍鑠,談吐清晰。
他回憶說,當時王爺廟(現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只有一家小醫院,僅能看一些頭疼腦熱的小病。但即使是小病,人們也看不起,就靠著祖輩們傳下來的土方治病?!氨热缪捞郏美浰谥境伤幐鄟矸?;得了麻疹,挖出幾條蚯蚓,搗碎了拌上水和其他藥材或成藥。”當發生疫情、大病,只得“求神問仙”。
據李昆講述,那時村里的“大仙兒”常常在晚上出來,他們身裹白布,嘴里含著紅紙做的“長舌頭”,手里揮舞著紅繩,用一種奇怪的腔調跟病人要錢要東西。李昆母親再次生產時也請了“大仙兒”,但這位“神仙”使出渾身解數也沒救得了他的母親和肚子里的孩子。自治區成立之初,孕產婦死亡率高達1600/10萬,嬰兒死亡率430‰。
在民族人口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時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烏蘭夫提出了“人畜兩旺”的工作方針,全區把防疫、打仗、生產并列為內蒙古的三大任務,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初步建立了內蒙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醫療保障能力大大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2004年以來連續10多年無重大傳染病疫情暴發流行,綜合反映國民健康的主要指標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了目前的15.6/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5.02‰。
李昆感慨地說,現在再不用為傳染病提心吊膽,城市居民家門口就能看病,牧區百姓有“小藥箱”,住院費用一半多都能報銷,社區里有供老人鍛煉、娛樂的健身器材和棋牌。“咱能活這么大歲數,真是趕上了好時代、好政策?!?/p>
現在,內蒙古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覆蓋率達到98%以上,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參保居民。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人均籌資分別達到572元和565元,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分別達到60%和53%,超過國家50%的要求。
去年,內蒙古出臺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意見,要求把健康扶貧落實到人、精準到病。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貧困人口門診和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各提高5個百分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旗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制度,在定點醫療機構推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一站式”信息對接和即時結算。
在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大喇嘛套布嘎查,60歲的蒙古族農民趙青山幾年前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因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一貧如洗”,如今已順利脫貧退檔。他說,自己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一多半治療費用可以報銷,剩下的自費部分又因旗政府給買了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絕大部分也可以報銷。內蒙古還推行家庭病床服務,打個電話醫生就來到家里看病。
健康內蒙古建設,事關各族群眾福祉。進入新世紀以來,內蒙古把健康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逐年加大,內蒙古所有的嘎查村都建成了標準化衛生室,旗縣區設有多個大型綜合醫院。內蒙古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2.4萬個,衛生技術人員16.2萬人,床位13.4萬張,分別是1947年的442.3倍、32.4倍和258.2倍。一個較為完善、遍布城鄉的醫療預防保健網絡基本形成。
“我是撿回來的一條命?!保叮矚q的劉連堂說。兩年前的一天,他的“胃”突然疼痛難忍,村衛生室醫生張寶平及時出診發現他得了嚴重的心絞痛,趕快給他服用了急救藥,又迅速送他到醫院救治,這才化險為夷。劉連堂家住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土城子村,過去這里一直缺醫少藥,他還記得小時候村里的大夫既給騾子看病又給人看病,鬧不好就把命搭進去了。
近年來,內蒙古啟動了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3月底,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實現公立醫院新舊運行機制平穩轉換。
內蒙古衛生計生委主任歐陽曉暉表示,當前內蒙古正持續深化醫改,加快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提高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大力發展蒙醫藥中醫藥事業,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努力為內蒙古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內蒙古 草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