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自身建設 自身建設
訪民革浙江省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委吳晶
拳拳赤子 初心不變
——訪民革浙江省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委吳晶
5月12日,在民革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吳晶連任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委。“拳拳赤子啊,初心永不變……長長征途啊,相隨到永遠……”,談起過去一屆的履職感悟,吳晶將真情付諸筆端,譜寫歌曲《攜手赴明天》獻給民革,她用其中的一句歌詞做了最好的回答。
初心永不變。五年來,民革浙江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中共浙江省委和民革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實施“四大工程”,推動民革事業邁上新臺階。
2012年,吳晶接過浙江民革事業的接力棒,她穩中求進,提出要“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提升”這一主導思想。而繼承發展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內核精神不變的基礎上,將民革工作用精準響亮的語言概括出來,既要讓每位黨員一目了然省委會的頂層設計,又要打響浙江民革的社會知名度。于是,“向心、助力、牽手、強基”四大工程應運而生,這既是浙江民革工作的規劃藍圖,又是一張響當當的金名片。
民革浙江省委會率先創新開展“浙江民革驕傲人物”評選活動。談起這個創意的由來,吳晶說,民革黨員中有不少在各行各業的精英,因為沒有挖掘,很多都不被人所知,就想搭建一個平臺,讓這些在崗位上建功立業的黨員從幕后走到臺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次驕傲人物表彰大會上,不僅現場擠滿了來學習的黨員,連黨員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刷爆。
2015年,吳晶提出了浙江的民革黨員要有自己的“黨員之家”,這個“家”能激發黨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又是展示黨員風采、宣傳民革工作的窗口。兩年間,近三十個黨員之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遍布全省各地,黨員們都為有了自己的心靈港灣和精神家園歡欣鼓舞。
在吳晶領導下,省委會的各項工作遍地開花,結出碩果。參政議政工作集全黨智慧,為黨委和政府助力;社會服務工作屢創品牌,“八大社會服務團”“浙江老齡文藝大學民革教學點”“法律援助民革工作站”“民革黨員走進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等,彰顯出民革的特色與優勢。
大海航行靠舵手。面對成績,作為一名民主黨派省級組織的領頭人,吳晶卻認為,這些成績都歸屬于全體黨員,她所做的就是領好路、服好務、搭好臺,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讓黨員們成為民革舞臺的主角。
論及今后的工作,吳晶提出,要在鞏固“四大工程”基礎上,發展“五大民革”這一全新理念。她說,隨著歷史發展,每個階段,參政黨都會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而這背后更應該清醒地看到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所以,黨派的工作思路絕不能故步自封、閉門造車,過去優秀、科學的做法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同時也要不斷改進,想出新點子,找出新路子。
吳晶認為承前啟后的“五大民革”既是成果的升華,又給未來工作指明了方向。“其首位是打造‘同心民革’,這個心既是‘初心’、亦是‘忠心’,更是‘決心’,要把全省黨員的思想政治信念匯聚成一顆紅心、永不動搖,堅定不移跟黨走;其次,打造‘智慧民革’,充分發揮全省黨員的智慧,不斷深化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要打造‘博愛民革’,傳承中山精神,凸顯民革特色,進一步推動社會服務和祖統聯誼工作;四是打造‘活力民革’,確保黨員隊伍活水源頭,建設一支浙江民革鐵軍,努力夯實組織建設基礎;最后,打造‘網上民革’,黨派工作也要與時俱進,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打破地域和界別的限制,用一張網把六千黨員連接起來,實現資源整合。”吳晶介紹說。
“再一個五年時間,我們的工作必然躍上又一臺階。”吳晶信心滿滿地說,浙江民革將緊密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為多黨合作事業揮灑汗水,為民革精神傳承拼搏出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特約通訊員 王曉紅)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革 黨員 主委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