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期待銀行進軍校園貸款能驅逐劣幣
近日,隨著多家國有銀行宣稱回歸校園貸款業務,這個被“裸條”、高利貸等“玩壞”的行業,正在“堵偏門、開正門”,而互聯網金融平臺數量日益減少。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樂見更多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進入校園金融領域,監管部門支持銀行進校園,也體現了監管層對校園消費金融市場用戶需求、社會價值的認可。(5月22日《北京晨報》)
國有銀行回歸校園貸款業務,其實早有征兆。在今年全國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負責人就表示“校園貸要開正門”。這一表態,可說是為銀行系“正規軍”進軍校園貸款業務定下了基調。隨后,各大國有銀行都針對校園消費金融市場,開發出了自己的信用貸款產品。歸納而言,其普遍存在授信額度有限、借貸周期更長、貸款利率相對優惠等特點。諸如此類的產品設計,可說是充分兼顧了風險管控和市場需求。
其實,相較于整個金融市場的巨大體量來說,校園消費借貸業務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毋庸諱言,這部分細分市場,并不是主流金融機構的關注重點;而大學生群體,也從不是國有大銀行心目中的優質目標客戶……可即便如此,如今各家銀行還是紛紛回歸了校園貸款業務。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還是源于監管部門的有意引導和積極促成,為的是“引入良幣驅逐劣幣”,繼而從根本上清除校園網貸的潛在隱患——換而言之,這也是國有金融機構履行社會責任的應有之義。
國有銀行的校園信貸產品,相較于亂象重重的校園網貸,具備一系列與生俱來的優勢。比如說,國有銀行具有嚴格的資質審核機制與風險把控能力。這在與征信系統的深度對接、同行業的信息共享等方面體現得尤其明顯。也正是基于這種穩健的業務能力和健全的風控意識,方才可以確保正規金融機構能夠大大降低違約、壞賬的發生概率。由此,也避免了因借貸糾紛衍生出惡性事件的可能性。被校園網貸攪得烏煙瘴氣的校園消費金融市場,如今正需要信用貸“正規軍”來重建秩序。可以說,“正規軍”的入場,勢必帶來強大的監管紅利,進而形成新的市場格局。
可以預見的是,在當年大學信用卡被叫停,以及近一兩年校園網貸的折戟沉沙之后,如今國有銀行重新回歸校園信貸市場,其心態想必會沉穩許多。這種“沉穩”,首先意味著對于預期目標的合理設定。也就是說,校園借貸產品不應被銀行直接視作新的“利潤增長點”,而更多還是適合將之作為獲取未來客戶、培養用戶習慣的前期戰略布局;而除此以外,更意味著銀行在開展此類業務時,能夠真正以“風險可控”為先決條件,自一開始就主動杜絕濫貸。
需要厘清的是,銀行重拾校園貸款業務,必須始終明確“功成不必在此時”的大前提:大學生也許不會即刻成為優質的借款人,校園消費借貸市場也許不會立馬產生可觀的利潤。但是,只要金融機構能夠保持耐心和策略,恰當引導這一群體了解相關產品邏輯、遵守相關游戲規則、適應相關生活方式,那么獲得預想中的回報,只是早晚的事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校園 銀行 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