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臺灣連爆多起食藥安全案件 民眾痛心不滿
新華社臺北5月19日電(記者查文曄、章利新)臺灣知名零食品牌“蝦味先”近日被曝光使用大量過期原料,危害消費者健康,引發社會關注。近兩周內,臺灣已連續發生7起食品、藥品過期案,不少民眾失望痛批“臺灣還有什么東西能吃”。
有46年歷史的“蝦味先”系臺灣知名零食品牌,廣受消費者喜愛。高雄市衛生局17日配合有關部門前往裕榮食品大寮工廠稽查時查獲,“蝦味先”業者使用逾期無水檸檬酸、柴魚粉,制作泡菜、墨西哥煙燻等4種口味的“蝦味先”產品,還用逾期紅曲代工生產發芽大豆養生粉,估計制造的“蝦味先”已售出254萬包,不法獲利3700萬元(新臺幣,下同)。
高雄市衛生局已勒令裕榮停工,裕榮則表示所有產品全面下架回收,接受退費,并辯稱誤用,但添加逾期原料生產食品已違法,也凸顯業者的冷凍庫及原料管理不佳。衛生局現場封存逾期原料及產品約2371公斤,同時要求業者回收違規產品,每天匯報回收進度。
醫學專家表示,無水檸檬酸、柴魚粉及紅曲若逾期堆置后使用,因保存條件不佳、物料受潮等因素導致微生物污染,吃下肚恐引發急性腸胃炎、惡心、嘔吐等癥狀。
此次發生食安事件,不少消費者在驚訝之余都罵廠商黑心。高雄市民黃先生說,大家都吃過“蝦味先”,沒想到竟用過期原料制造,這樣賺錢業者會心安嗎?
“蝦味先”事件只是近期島內爆出的多起食藥安全事件中的一起。新北市衛生局日前會同臺當局食藥管理部門至中榮貿易公司進行例行評鑒作業時,意外查獲業者涉嫌篡改進口藥品有效期標簽。
經警方調查,該公司老板涉嫌從6年前開始,把過期的日本進口整腸藥“極品正露丸”“極東正露丸”改標后裝入新的外盒,重新上架販售。6年來已賣出逾11.1萬瓶,老板獲利200多萬元。新北檢警已查扣500多箱遭改標藥品并約談老板。
據臺當局食藥管理部門統計,近期島內爆出的7起食藥安全案件,除上述2起外,還包括冷凍肉品、有機食品、布丁、鳳凰酥等涉及過期或改標。臺灣民眾對食品藥品安全信心受到嚴重沖擊。
針對連串的過期食安案件,臺當局食藥管理部門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邱秀儀說,過去該部門陸續查獲冷凍倉儲食品改標,但對過期產品流向無從查證,所以今年已將過期食品管理與廢棄物流向列為查核重點,近期已啟動相關專案,盼改善監管。
盡管當局亡羊補牢,但仍受到輿論批評。據媒體報道,臺灣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吳明昌痛批,當局查核不落實,淪為走馬看花,才會一直稽查卻無法杜絕,造成黑心食安事件連環爆。
臺灣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蘇正德認為,業者大賺黑心錢已久,遭檢舉才會爆出來,但司法審判時卻常遇到“善良”法官從寬認定,無法形成阻嚇效果,造成屢禁不絕。此外,處罰不夠重,稽查人力有限,也是導致食安亂象的原因之一。
編輯:秦云
關鍵詞:臺灣 食藥安全案件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