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彰顯中國學者的優良學風
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深入回答了新形勢下構建什么樣的哲學社會科學、如何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問題,并明確指出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解決好學風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力戒盲目崇洋、始終扎根實踐,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理念,培養優良學風,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
力戒盲目崇洋。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立足中國是根本。只有抓住這個根本,才能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花繁葉茂。不可否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一些學科是改革開放后重建的,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西方學術的研究范式和話語體系。西方的這套學術體系曾經推動了世界學術進步,也促進了我國傳統學術的現代轉型。但時至今日,簡單移植西方學術體系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實踐證明,很多西方理論、概念、定理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不但在理論上缺乏解釋力,而且在實踐中也沒有生命力;只有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和學術思想,才能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煥發改造社會與自然的宏偉力量。諸多先賢已經看到了這一點。比如,嚴復雖以翻譯《群學肄言》等西方著作而聞名,但他并不主張全盤西化,而是強調發揮中國文化在我國現代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留學英國的費孝通沒有照抄照搬西方社會學理論,而是竭力推動社會學中國化。我們今天加強學風建設,應力戒盲目崇洋之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我國國情為研究起點,在科學借鑒國外學術思想和學術方法的基礎上,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提出具有標識性的概念名詞、研究范式,大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始終扎根實踐。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思想,都是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這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供了絕好的參與體驗、觀察分析、理論創新的機會。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積極參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實踐,從中尋找理論創新的靈感,并通過總結提煉其中蘊含的客觀規律,豐富和深化人類對現代化進程的認識。
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理念。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加強學風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理念。應直面發展中的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作出科學回應。刻舟求劍、照貓畫虎、空話連篇的做法,不僅嚴重脫離群眾,而且違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人民做學問,還應聚焦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加強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一方面,在人民群眾實踐的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做到人民群眾的實踐創新推進到哪里、理論創新就跟進到哪里;另一方面,用科學理論為人民群眾的實踐提供指導,幫助人民群眾更好地開展實踐。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哲學 學社 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