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保障老人權益,需要社會合力
“常回家看看”給老年人精神慰藉、子女不得干涉“黃昏戀”、拒絕年輕人“啃老”,老年人享受免費乘坐市內公交汽車……這些話題在日常生活中總被人提起,如今被寫入《云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修訂草案)》中。5月11日,云南省政府法制辦在官網發布了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22億,約占總人口的16.1%。銀發潮來襲,中國正在邁入老齡化社會。如何讓老人安度晚年,已成為各地政府部門的重要民生事項。自《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以來,目前,全國已有12個省份陸續修訂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地方性法規。這些法規大力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著力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將有效保障老人的合法權益,推動養老事業的發展。
比如,此次云南的修訂草案中,就具體提出七十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獨生子女的父母年滿六十周歲,患病住院治療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支持其子女護理照料,并給予每年累計不超過十天的護理時間,護理期間工資福利待遇不變;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及再婚后的家庭生活,等等。應該說,這些都是對現實生活中引起普遍關注的一些新問題、新情況的回應,也是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的意義所在。
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今天,保障老人合法權益,面臨著許多難題。養老院床位不足,跟政府的投入不足有關;老人閑在家里沒地方去,跟老齡社會服務的不充分不健全有關;各種詐騙案件中老人常中招,跟子女對老人的關心不夠有關;老人上車沒人讓座,跟有些人的敬老覺悟不足有關……要解決這些難題,滿足養老需求,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合力。
養老需求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物質層面的,要保證老人的生活,讓他們能夠享受到必要的醫療、護理服務,享受到社會的關愛和照顧,比如去公園免費、乘坐公交車優惠,對老人的額外關愛也體現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程度。這些需要政府財政的更多投入,也是各地相關部門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養老床位數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了70%以上。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模式也在很多地方建立起來。二是精神層面的,優質的老年生活,需要兒女的陪伴和精神慰藉,而社會流動使得空巢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各地老年大學一位難求,也說明目前社會提供的精神文化產品還遠遠無法滿足老人的需求。此外,還有財產保全、法律服務等新式的養老需求。
應該說,法律法規是保障老年人權益、幫他們解決各種養老問題的前提。除了法律的支持之外,政府是主導,要不斷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形成對空巢、獨居等家庭養護困難老年人的救助保障體系,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養老機構,積極發展市場化的養老設施。社會是重要的依托,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創造各種條件,鼓勵老年人發揮余熱,讓社會組織能夠給老人提供更多的養老服務。子女不僅要在物質上供養老人,還要從精神上贍養老人,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談談心。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各方積極行動起來,才能讓每一個老人都能過上優質的老年生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老人 養老 保障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