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人民日報:顏寧跳槽普林斯頓是人才流失還是流動?
用顏寧的話說,這“明明是開開心心的一件事”,但就在消息出來這幾天,網上輿情開始出現分化。一方面,有人認為這是人才流失,還有人把顏寧受聘普林斯頓與申請自然基金課題失敗聯系起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為此格外激動,覺得這是國內大學趕上世界一流的一個標志。
一千個觀眾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視角,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清華的回應稱,“世界一流大學對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國內高校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水平有較高認可”,這話有它的道理。顏寧本人從清華到普林斯頓,從普林斯頓回清華,又從清華到普林斯頓,這樣的來來往往,本身就可以視為我國高等教育螺旋式上升的一個注腳。如果國內的學術水平真的那么不行,恐怕就算清華能花大價錢把顏寧從普林斯頓請回來,十年之后,她那份學術天賦估計也早就被廢掉了,哪里還有被請回去的機會?
在現階段,世界確實還不是平的。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人才的虹吸效應,依然是一種現實的存在。但這樣的位勢差,也不會永遠不變。如果說當年姚期智、楊振寧、陳十一、施一公的歸國確實需要很強的愛國精神支撐,那么今天,很多優(yōu)秀海歸的回國工作,已經不只是情感的考量,同樣也經得起現實損益平衡的考驗。當眾多國外科學家開始羨慕中國的實驗室擁有比他們更好的研究條件,當越來越多像中國科大的段路明,清華大學的祁曉亮、鄭思齊等等國內培養(yǎng)的人才,同樣有資格在世界知名大學獲得講席教授的稱號,我們對“人才流失”的看法恐怕需要逐漸被“人才流動”所取代。即便從最為功利的視角來看,在一個開放的時代,誰知道顏寧將來不會把更多先進的研究成果帶回中國?
當然,“越來越多”還不是“很多很多”,無論是歸國的頂尖高手,還是像顏寧這樣被世界一流大學聘任為終身講席教授的國內人才,目前還屬于鳳毛麟角。最為關鍵的是,我們在體制機制和科研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說還比較嚴重。這些年來,從國產大飛機試飛,到量子計算機突破,從邁入空間站時代,到高鐵訂單遍布全球,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確實取得了一系列世人矚目的成績。這些成績,是堅定中國創(chuàng)新自信的底氣所在。但自信不是自大,為此膨脹那不是聰明而是犯傻。
可以說,顏寧事件的輿情就像一個多棱鏡,映照出人們對中國科技略顯極端的認識和心態(tài)。那種說起毛病就氣不打一處來,說起進步就忘記自己今天晚上吃幾兩干飯的做法,都談不上是成熟和理性的。而從另一方面講,我們對類似的想法也應該抱有一定的寬容,現實所限,我們也的的確確還沒發(fā)展到那種心平氣和、寵辱兩忘的程度。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素質,構成了中國教育、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假如到某一天,顏寧和那些跟她一樣優(yōu)秀的人才,能夠靜悄悄地在中國和世界各地自由往返,“不帶走一絲云彩”,那才是我們真正成為科技強國的時候。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顏寧 普林斯頓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