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劉嘉麒:青年人做人要立志,立志先做人
原標題:青年人,院士有話對你說
一時滿堂歡笑,一時滿堂唏噓。5月4日,在北京市市政管理高級技術學校的禮堂里,中科院院士劉嘉麒所作的一場題為“人生當自強——我的致事感悟”的科學道德主題宣講報告,在現場的青年干部人才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一個平常人如何成長為人才?青年人如何確定自身定位與發展的方向?青年人又該如何抵御社會紛繁復雜的誘惑?
這位從遼寧西部小山村走出來,通過自身努力不斷求索最終走遍七大洲五大洋的著名地質學家,用不到兩個小時的報告,將自己的奮斗歷程如一幕幕電影畫面般鮮活地展現在了在場聽眾的面前,生動地回應了當下青年人所面臨的困惑。
“沒有理想等于沒有靈魂。”劉嘉麒對于青年人的首要建議,便是希望青年人“做人要立志,立志先做人”。
他坦言,人在年輕時應當有意識地設計自己、武裝自己、展示自己。因為人生的發展機遇常常稍縱即逝,青年人需要時刻做好準備。同時,他建議,青年人唯有立足高遠,才能真正成就一番事業。
青年人才的成長自然離不開教育,而劉嘉麒以自己坎坷的求學歷程,為“知識改變命運”做了最好的注解,也令在場的聽眾頗受觸動。
小學時家境艱辛幾近輟學,中學時走18里山路上學,大學時餓著肚子求知,研究生時遭遇“文革”求學路一度中斷……
“1978年恢復研究生制度時,我已經37歲,又重新考取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劉嘉麒回憶道,他做了27年多的學生才走完這條艱辛的求學路。
“我也曾經有過動搖,現在回頭看,要戰勝困難,首先要戰勝自己,最難熬的時候,也是轉機快要到來的時候,成功就在再堅持一下之中。”劉嘉麒鼓勵青年人。
當下青年人的求學、工作環境相較于劉嘉麒的青年時代而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青年人所面臨的挑戰也在發生改變。在國家鼓勵創新的大環境下,劉嘉麒也勉勵青年人要“勇于實踐、敢于創新”。
“趁著年輕的時候,人確實要努力干事情,趁著精力旺盛、銳氣強,把才能充分發揮起來。”劉嘉麒以科研人員為例,與在場的青年人探討了創新的意義和工作的價值。
“創新不同于一般工作,只有把工作變成了事業和追求,到了癡迷的程度,才能真正實施創新。”劉嘉麒說。
他曾毫不留情地對自己的學生說,“如果想靠8個小時上班搞科研是搞不出什么名堂的”,而他自己在做研究生時,曾靠一個飯盒泡在實驗室里,讓科研儀器24小時運轉著做實驗。
“做工作是不得已而為之,作為事業和追求則是甘心情愿地去做。”劉嘉麒說。
“以山川做課堂,揭宇宙之奧秘,探地球之寶藏”,從事地質研究近60載的劉嘉麒跑遍了祖國乃至世界的山川。“我沒有休過一天假旅游過。”劉嘉麒介紹說,就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他還帶著學生去湖北跑野外。
從可可西里到巴丹吉林沙漠,從東非大裂谷到南極北極,劉嘉麒這位“70后”,用腳步丈量世界的經歷,向青年人詮釋了一位科學家的堅持與擔當。
“讀書多、走路多、吃苦多”,報告結束后,有聽眾不斷地唏噓“太不容易了”,有人感慨“很受觸動”,有人表示“很受啟發”——而這也是中科院“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走進高校、機關等單位的目的所在。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青年人 劉嘉麒 院士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