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光明日報:“不屑于當技工”心態必須破除
作者:羅旭
近期發布的2017年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4)》顯示,我國高級技工缺口達上千萬人。高技能人才短缺,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因一直未能得以有效破解,所以一經提及,難免再次成為焦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水平不斷提升,對于高級技工的渴求日益迫切;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每年都會曝出“萬金難求高級技工”的新聞。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國工匠”遭遇1000萬人的缺口,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按髧そ场倍倘逼款i,為何難突破?“政府不夠重視”“中國人缺少‘工匠精神’”“職業教育機構太少”……人們多數會歸咎于此類理由。
這些理由顯然不成立。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工匠精神”幾度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人社部印發《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聯合發布《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華技能大獎”年年評選,“技工荒”持續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那么,“技工缺口”為什么一直不見緩解呢?一方面,在我國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數量持續增加。另一方面,也是決定性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心中有一個“不愿意甚至不屑于當技工”的心結。
國家如此重視,薪酬越來越高,就業競爭如此激烈,為什么愿意當技工的人不多呢?社會人才觀存在偏差,對技工認可度不高、尊重程度較低,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長久以來,在很多人心中,大學生才是人才、體面工作的代名詞,而工人則是“雙手油污、渾身汗臭、收入低下”的代名詞。近年來,雖然國家倡導加強職業教育,但是各地各級大學持續擴招,有些大學甚至出現招生名額大于報名人數的現象,也就是說只要報名就能被錄取。于是乎,大學生就業再難,人們也愿意讓子女接受大學學歷教育。
與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偏低、認同感不強相伴而生的,是職業發展渠道單一、上升空間和成長模式狹窄。具體表現就是,無論月薪多少,在現行體制下,技工的出路幾乎永遠被定格在車間一線,繁重的勞作和無休止的加班往往會伴隨其全部職業生涯。無怪乎,一個月薪三四千元的“白領”崗位能吸引大學生哄搶,而工資上萬元的技工崗位卻無人問津。
為破解“技工荒”,不少企業和地方都以重獎和高薪的方式,來吸引和激勵技術人才。讓人無奈的是,很多時候高薪和重獎也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與此同時,卻有不少技術工人申請到國外“打洋工”。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甚至德國,都有中國高技術人才獲得工作簽證,涵蓋電焊、水電、安裝等工種。為什么中國技工要舍近求遠?除了經濟收益高這個重要原因外,恐怕就是在國外從事技術工作,社會地位并不會低人一等。比如“水電工”這個職業,在不少西方發達國家就很有含金量。對此,全社會都要樹立“讓勞動者體面工作”的意識和信心,給予普通勞動者重獎和高薪不能是權宜之計,而應成為常態,讓“勞動最光榮”深入人心。
要從根本上破解“技工荒”,我們必須營造重視技能、尊重技工的社會氛圍。在提高技工人才收入的同時,更要注意消除其成長路上的瓶頸,讓年輕人看到當技工也可以有尊嚴地生活,看得到事業前途和人生希望。唯有如此,才能迎來技工人才的春天。
編輯:梁霄
關鍵詞:技工 破除 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