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產業轉型升級,中國為什么挑了這12個城市做示范?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1日發布消息稱,該機構和中國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國家開發銀行等部門已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的通知》。
該《通知》表示將支持遼寧中部(沈陽-鞍山-撫順)、吉林中部(長春-吉林-松原)、內蒙古西部(包頭-鄂爾多斯)、河北唐山、山西長治、山東淄博、安徽銅陵、湖北黃石、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婁底)、重慶環都市區、四川自貢、寧夏東北部(石嘴山-寧東)等12個城市(經濟區)建設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這十二個城市(經濟區)緣何成為轉型升級的示范區?記者采訪了國家發改委振興司司長周建平進行權威解讀:
陷入困境的“功臣”
2013年,中國國務院明確了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的范圍和下一步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
這些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歷史上因工業和資源開采而興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做出了重大的歷史性貢獻。
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城市一般產業結構都偏重、偏傳統,“原字號”、“初字號”產業居多,產業鏈短、產業集約化程度低,同時伴生有國有企業活力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周建平指出,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產業層次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已成為制約這些城市轉型發展的關鍵,要實現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必須要在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上下功夫。
可以說,產業轉型升級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須下更大的功夫攻堅克難、實現突破。
周建平介紹說,中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較多,產業基礎千差萬別,轉型進度差異較大,選擇一批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競爭力強、轉型發展成效顯著的城市,有利于示范帶動、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率先突破,在探索路徑模式等方面取得經驗后再穩步向全國推廣。
他強調,示范區就像學校的“實驗班”、“特色班”一樣,通過抓重點,支持部分基礎條件好、工作力度大、改革創新舉措實、示范作用明顯的城市先行先試、率先改革、率先探索,為全國樹典型、立標桿、做示范,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探索中當先鋒、打頭陣,率先突圍出來。
首批示范區是怎么選出來的?
周建平介紹說,示范區原則上每省(區、市)布局1個。方式是省級推薦——專家評估——部門確認。
即先由省級政府經總結推薦備選城市并組織編制示范區建設方案,而后委托咨詢機構,組織專家對示范區建設方案進行評估,最后由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國家開發銀行等五部門共同確認。
該負責人表示,共有19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較為集中的省(區、市),經省內統籌和評估,推薦了省內備選城市并上報了示范區建設方案,可以說這些城市都是各省(區、市)經初選后認為工作比較扎實、成效比較明顯的。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咨公司對各示范區建設方案進行了評估,并對每個城市做出了點評、出具了意見,評估全面深入分析了相關城市現有工作基礎、實際成效和建設方案的可行性、針對性、可操作性,也兼顧了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的特點,并與國務院辦公廳擬通報表彰的調整改造力度大、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老工業城市進行了很好銜接。
根據評估意見,有關部門確定了首批12個示范區名單,包括東北地區3個,分別為遼寧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2個,分別是河北省、山東省;中部地區4個,分別是山西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區3個,分別是重慶市、四川省、寧夏回族自治區。
據介紹,首批示范區中除了單個城市,還有部分是多個城市組成的經濟區,包括遼寧中部、吉林中部、內蒙古西部、湖南中部等,這些多個城市組成的經濟區,地域毗鄰、文化相近、經濟相融、產業關聯度高,并已初步探索形成了產業分工協作體系。
周建平表示,希望這些示范區重點探索毗鄰老工業城市協同轉型的有效模式,在產業鏈、技術鏈、創新鏈、價值鏈、營銷鏈上加強協作,增強生產要素的集聚力、對周邊地區的經濟輻射力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引領力,為我國集中連片老工業城市的轉型探索經驗。
示范區將承擔三大任務
周建平表示,從當下情況看,這12個示范區類型各異,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探索出了多樣化的路徑,但仔細分析,他們的經驗和做法,本質上都是從依賴資金、人力、土地等生產要素,逐步轉向依靠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持續形成適應需求變化的新的有效供給能力。
因此,希望首批示范區在已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在著重在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以改革創新降低制度性成本 實現變道超車。
過去,老工業基地走的是主要依賴要素投入的路子,老工業基地的優勢也集中在有一大批存量資產。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進示范區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更要凸顯創新驅動,要把創新作為重要一環,充分發揮已有的資源稟賦優勢,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存量資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整合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做優做強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
要加快創新平臺的培育,比如雙創示范基地、創新型城市、制造業創新中心等。要通過管理體制創新、科技體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投資營商環境改善,盡可能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轉型升級環境,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通過創新,實現“變道超車”。
二是加快示范園區和重點園區建設。
周建平介紹說,示范區是國家對整個城市的定位和要求。在這個大框架下,每個示范區在建設方案中均明確了2-4個示范園區和若干個重點園區,這些園區是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支撐和抓手,更聚焦于點上的建設和微觀的創新。
下一步各示范區要重點支持示范園區建設,真正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管理規范、示范性強的產業園區。
三是打造現代產業集群。
“既然是示范區,首先必須為區域乃至為全國同類城市加快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示范性是示范區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
另一方面,各示范區產業基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層次不同,重點發展的產業不需要也不應該相同。因此,各示范區建設要堅持既樹立標桿又突出特色,從本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遵循規律,培育符合本地資源稟賦優勢,比較優勢突出,具有區域特點的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形成多業并舉、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示范區享受哪些政策紅利?
周建平表示,有關部門對示范區建設高度重視,已初步確定了在產業、創新、投資、金融、土地等方面對示范區建設的支持政策。
產業政策方面,有關部門擬支持示范區對接“中國制造2025”,規劃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創新政策方面,有關部門將支持支持示范區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創新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金融政策方面,國家開發銀行將加大對示范區重點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在融資總量、授信準入、產業投資基金和企業債等方面予以傾斜。
土地政策方面,有關部門將支持將示范區所在城市納入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城市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和再利用,并支持示范園區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三規合一”。
投資政策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在中央預算內投資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示范區內的示范園區和重點園區建設,此外,城區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改造和東北振興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專項補助資金也將向示范區傾斜。
周建平強調,示范區是改革和創新的高地,不是“政策洼地”,政策支持的目的是推進完善體制機制和創新驅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產業集約化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的質量,在改革創新上為全國同類城市樹立起可推廣的經驗。(周銳)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產業轉型升級 12個城市 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