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把“生前身后名”當作從政追求
生前 ,廖俊波曾讓福建省“省尾”的政和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光榮稱號。因公殉職后,黨和人民再次給予廖俊波高度評價,習總書記稱之以對黨忠誠、心系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無愧于“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稱號;無數的黨員干部和群眾表達了追隨和哀思。廖俊波用自己的“生前身后名”,生動詮釋了一名合格黨員的優秀品質。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谷文昌、焦裕祿、廖俊波不是同一時代的縣委書記,但有一點是相同的,生前都讓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身后都在老百姓的心中留下了抺不去的好名聲。對比有些黨員干部,在一個地方多年,工作沒有留下什么痕跡,群眾心中沒有留下記憶,更有甚者,不僅沒作為,而且亂作為,沒有留下好名聲,而是留下了壞名聲。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唯有恪守“好名聲”定力,才不會在是非功過里迷失方向。
追求“生前身后名”,與“浪得虛名”無關。“仕途一時榮,偉業千古事”。對待名聲,有兩種人是很危險甚至是很可怕,一種是認為名聲無所謂,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好,這樣的人往往無所顧忌、無所約束、我行我素;另一種是浪得虛名,搞數字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盡做一些只顧眼前、不顧長遠,華而不實、殺雞取卵的事情。珍愛名聲的人會像珍愛生命一樣,把名聲當作“人生座標”、牽引前行,當作“緊箍咒”、鞭策自律,當作“興奮劑”,滋潤動力。
追求“生前身后名”,與“兩面人”隔絕。“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恒念如初、癡心不改、矢志不移,才能聲名久播。就像廖俊波那樣,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不管到什么地方,像畫家一樣畫出絕美的圖案;不管面臨什么的困境,都能拿出意想不到的新招;不管遇到什么急難險重的任務,都能像救火隊長一樣迎難而上,從來不干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顧現在、不管將來的事情。當“兩面人”,總會有被識破的時候,任上識不破,任后會被識破;生前識不破、身后會被識破,終究留不下好名聲。
追求“生前身后名”,群眾至上最關鍵。“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黨員干部有沒有好名聲,群眾才是真正的評價者,誰遠離了群眾,必將遭到群眾的拋棄。廖俊波始終把群眾的幸福生活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老百姓收入低,他讓縣域經濟沖進全省十強;政和縣23年沒出一個清華、北大生,他大力發展教育,年年給老百姓帶來驚喜;老百姓門前河水擋道,他將修棧道列入民心工程;貧困家庭的孩子面臨考起卻上不起中專的困境,他每年寒暑假資助2000多元。廖俊波把群眾裝在心上,群眾就把他“頂在頭頂上”。
追求“生前身后名”,核心是以實干論英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群眾心中有桿稱,干沒干事全然知。事業都是干出來的,不是紙上談兵談出來的,更不是漫無邊際吹出來的。廖俊波在主政政和縣四年期間,完成征地7000多畝,招商引資簽約項目51個,開工項目23個,總投資28.03億元,財政收入從1.6億躍居4.5億元,創造了驚人的“政和速度”。如果沒有“拼命三郎”的干事精神,是不可能創造這些奇跡的。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古人尚且能夠以國與天下利益為重,追求“生前身后名”,今天的共產黨人,更應該以“干事為民”為導向,把黨和人民的事業當作矢志不渝的追求,以“生前身后名”的精神追求,鑄就干事創業的時代豐碑。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生前身后名 追求 群眾